上世紀末的1999年發生了很多歷史事件。這一年,澳門回歸,舉國同慶;《證券法》實施,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正式開始;首批民營企業獲得自營進出口權,開始直接從事對外貿易。
在網信人的心中,這一年還有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1999年7月7日,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和武漢郵電科學院共同組建武漢市網信智能樓宇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從這時起,網信人開始了他們的逐夢征程。
時值世紀交替,武漢這座中部最大的城市經過二十年改革開放,正邁向城市建設的快車道。東湖畔的一棟小樓里,網信的工程師們正對著桌子上的圖紙討論著。智能化技術這時才剛剛興起,最初的摸索中,他們嘗試,失敗。然后停下腳步思考,改進。一次次探索帶來了技術的積累和沉淀,承載著這些新技術的高樓和小區隨之拔地而起。
回顧世紀交替的十年,很多人感念時代給予他們的恩賜。這時的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城市變化日新月異,大開發、大建設在這片土地處處上演。走在武漢街頭,抬頭可見聳立的塔吊,鋼鐵與混凝土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將城市的觸角向周邊延伸。這個時代,是建筑業的黃金時代。
時代的饋贈是豐厚的。大建設帶來了紛沓而至的訂單,親身見證和改變這座城市更點燃了網信人的工作激情。隊伍日漸壯大,每個人都忙碌著,這些親手設計的樓宇寄托著他們的心血,還有實現夢想的喜悅。日積月累,他們的努力終于迎來了收獲——2008年,網信首獲國家建筑行業最高獎“魯班獎”。
網信人的腳步沒有就此停止。天河機場、武漢火車站、中央電視臺新址大樓,這些美輪美奐的智能建筑在他們的建設中平地而起,向世人展現著風姿。時代給了網信人機遇,網信人回報時代精品。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網信人深知創新對于新時代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經過幾年轉型升級,網信完成了她的華麗轉身——2015年,網信完成股改,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2016年,網信入選新三板創新層,公司正式更名為“武漢網信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確定多元化發展戰略;2017年,網信企業研究開發中心正式通過武漢市認定,成為市級科技創新平臺,基于大數據、智能交互技術的智慧城市管理平臺在襄陽、鄂州等地上線;2018年,網信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簽約成立院士工作站,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合作。時至今日,網信已發展成業務涵蓋智慧城市、軟件開發、涉密業務和工業自控四大領域十多個細分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

回顧二十年的歷程,網信既是時代前行的見證者,也是時代發展的受益者。下一個十年是人工智能、5G新技術的十年,是“中國智造2025”的十年。在壯志滿懷的網信人看來,也將是他們大展宏圖、再創輝煌的十年。
數易春秋,風華正茂。從艱辛、成長、榮譽、輝煌到繼續奮斗,這是網信人二十年風雨歷程的縮影,也是時代和未來對他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