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青海省能源局聯合海南州人民政府、國家管網集團甘肅公司(負責青甘兩省天然氣管道運行維護)共同主辦的青藏高原東北緣地震災害管道泄漏應急演練,在海南州貴德縣尕讓鄉正式開展。青海省公安廳、省應急管理廳、省地震局、省消防救援總隊,以及西寧市、海東市、海西州政府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及代表現場觀摩指導,8支應急搶險隊伍、60余名人員全程參與,全方位檢驗極端災害下的協同處置能力。

本次演練以“實戰化”為核心,模擬青藏高原東北緣突發強震——不僅造成澀寧蘭天然氣主干管道斷裂泄漏,還引發道路坍塌、電力中斷、通信失聯的“四斷”險情,對搶險救援形成多重阻礙。演練現場設置“警戒疏散、信息報告、地企聯動、搶修保障、通訊恢復、環境監控、人員安置”七大實戰科目,公安、消防、醫療、管道運維、通訊保障等隊伍分工協作,在緊張有序的調度中推進搶險流程。

其中,跨山光纜搶修與應急物資轉運成為本次演練的關鍵難點。由于震后道路阻斷,地面人員與設備無法快速抵達受損光纜區域,而通信中斷將直接影響搶險指令傳遞與現場情況反饋。
此時,協會理事單位旭日藍天(武漢)科技有限公司應急救援隊攜水星X480大載重無人機緊急馳援,承載急需的光纜接駁設備與應急物資,在復雜氣流環境中精準完成跨山投送。
水星X480無人機的性能優勢在此次演練中尤為突出:其最大載重可達300公斤,能滿足多類型應急物資的運輸需求;模塊化設計更支持快速切換作業模式,充分適配高海拔災害場景的多樣化需求。

此次演練不僅驗證了政企聯動、多部門協同的應急處置機制有效性,更凸顯了無人機技術在低空應急領域的核心價值。從地震、洪澇等自然災害中的“空中生命線”,到偏遠地區應急保障的“快速響應力量”,高適應性應急無人機正推動救援模式從“人力密集型”向“科技賦能型”轉型。隨著低空經濟與應急產業的深度融合,這類裝備將進一步成為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應急救援體系的關鍵支撐,為極端環境下的生命安全與財產保護筑牢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