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飄香。在第41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我們不僅致敬校園講臺上的恩師,也同樣禮贊企業中的“職場導師”。在協會理事單位武漢愛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傳幫帶”不僅是一種人才培養機制,更是一種深入血脈的文化符號,貫穿于營銷、研發、工程、運維等每一個環節,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今天我們走進運維部光谷片區組長章坤,聆聽他與“傳幫帶”十二年的深厚淵源,解讀匠心傳承的溫暖力量。
十二年耕耘 初心如磐
2013年,章坤加入愛迪科技。十二年來,他從新人一步步成長為片區組長,也從一個被帶領的學徒,轉變為帶領別人的導師。談及為何能在此扎根如此之久,章坤誠懇地說:“最大的原因是氛圍。”即便曾有其他機會向他招手,他依然選擇留下——“這里有值得信賴的團隊,更有傳承的溫度。”
這份溫度,正是愛迪一以貫之的“傳幫帶”文化。十二年前,他是這一機制的受益者;六年前成為組長后,他成了傳承者。如今,他帶領的六人小組中有兩名新人正在成長,延續著同樣的帶教之路。
帶教有方 育才有道
章坤總結,一名運維新人的成熟周期通常為一年。前2-3個月,側重“手把手教學”——從系統操作、設備點位到工單處理,事無巨細、親自示范;后期則逐步放手,讓新人走向項目前臺,老人在旁輔助、及時糾偏。
“運維工作不能紙上談兵,必須走進現場。”章坤強調。他提倡“先帶后放”,不是簡單放手,而是基于前期扎實訓練,給予新人成長的空間。“自己動手,才能真正理解系統、熟悉流程,這是新人向合格運維轉變的關鍵。”
師徒共進 教學相長
章坤認為,“傳幫帶”不僅是技術教授,更是職業態度與問題解決思維的傳遞。“運維人員的第一要務,是響應客戶需求。我們要教會新人的,不僅是‘怎么修’,更是‘怎么想’——主動下現場、找問題、拿方案。”
徒弟王棟的成長,是章組長帶教理念的最佳注腳。六年前,王棟還是一名技術“小白”,在章坤的指導下,他肯學肯問、勇于實踐,迅速掌握多類系統運維技能,如今已成為團隊的技術骨干,甚至章坤也常與他交流新技術。“很多組員的成長其實也反向推動了我的進步。在軟件系統快速迭代的當下,新人的創新思維往往能為傳統經驗注入活力。這種組內的交流碰撞,不僅促進技術創新,更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和學習氛圍。”
薪火相傳 賦能未來
面向未來,章坤特別提到公司所建立的運維案例庫。他認為,系統化的案例沉淀,能夠將隱性經驗顯性化、碎片知識系統化,既加速新人學習,也提升老員工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傳幫帶’加上案例庫,我們如虎添翼。”
在愛迪科技,像章坤這樣的帶教導師還有許多。他們以師者之心,傳遞技術更傳遞責任;以帶教之名,助力一批批新人走向成熟。這個教師節,我們致敬每一位傳承匠心、默默奉獻的愛迪導師,也期待“傳幫帶”文化繼續照亮更多人的成長之路,為企業發展與人才培育注入持久而溫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