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挑戰3分鐘如何進行語音翻譯?
古詩詞、地道俚語、國際會議發言,
AI語音翻譯得準不準?
有沒有延遲?
8月20日,一場AI語音翻譯界的“超級賽馬”火熱開跑!由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辦,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市翻譯協會、中國人工智能百人會承辦的“2025年北京市多語種AI語音翻譯大賽”在中關村展示中心舉辦。來自全市的8家AI翻譯企業、科研機構攜最新技術亮相,通過實時競技檢驗AI在復雜語境下的翻譯能力。
三大硬核看點
1. 首次打造“多語種AI語音翻譯真實場景”實戰考場!
模擬真實國際會議,請來資深譯審專家,現場檢驗AI語音翻譯的行不行!
2.首次搭建“技術迭代實時競技”的升級擂臺!
以賽代評、以賽促用,8家企業在中英互譯、小語種等環節正面PK,好產品,比出來!
3.首次構建“產業—落地—推廣”閉環生態!
從賽事到場景、從技術到產品,全鏈路服務助力AI語音翻譯標桿誕生,為行業持續供能!
協會理事單位北京北信源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經理王睿介紹,作為北京本土企業,這次參賽帶來的是自主研發的AI語音大模型。它不僅強調翻譯準確度和流暢性,更注重安全性與合規性,緊跟時事熱點訓練詞庫,能更好地服務外事會議等國際場合的實時翻譯需求。
北京智譜興曜科技有限公司杜堂文表示,大模型在語義理解和翻譯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尤其是對于多語種翻譯。然而,在處理特定演講稿時,其實時同傳功能受到人類斷句模式的影響,需要對產品進行優化以適應不同場景需求。此次大賽對大模型企業來說是一大助力,通過與行業頂尖企業的同臺競技,可以獲得產品迭代和技術研究的反饋,進一步推動大模型的發展。
解碼AI語音翻譯實時力
大賽將中英互譯精準度、小語種覆蓋廣度、實時交互穩定性三大指標納入統一評測體系,推動AI翻譯技術從“可用”向“好用”進化,為國際商務、跨境教育、全球政務等領域提供標準化解決方案.
術語、專有名詞是否精準?句式是否自然,邏輯是否連貫?會議、直播場景能不能實時傳譯?詩詞、俚語、文化梗,AI懂不懂?8家單位抽簽出戰,限時完成中英互譯、英中互譯、小語種挑戰三大關卡。評審團跨界融合,學術+產業+技術,產學研聯動現場打分。
大賽匯聚多方合力,由政府科技部門組織搭臺,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翻譯領域頂級高校院所會同北京市翻譯協會設置賽制、組織承辦,AI翻譯企業等行業力量積極參與,兼具權威性與專業性。同時大會組織了強大的評審團,包括前外交部譯員、聯合國資深譯員、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會員等翻譯領域專家,專業底蘊深厚,兼具豐富實戰經驗與專業素養,為大賽評審提供有力支撐。參賽單位涵蓋全市主要優勢企業,集中展現北京在AI翻譯的技術厚度與產業活力。
下一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將按照“一場景多產品”“一產品一方案”的工作思路,推動技術迭代升級,鼓勵企業開發多元化產品,為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更是全球合作的橋梁。
我們期待,
AI語音翻譯成為那個打通世界,
沒有隔閡的——數字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