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校園內澇多發 “看海”問題需解決

2018-05-09

中國安防展覽網
點擊量:6202
夏季校園內澇多發 “看海”問題需解決
【中國安防展覽網 視點跟蹤】“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懷抱”浪漫情歌里的唱詞5月7日就在廈門上演。立夏以至,南方多個城市迎來了今夏第一場特大暴雨。當天13時10分,廈門市氣象臺通報稱,在過去3小時期間,廈門有4個街道8個站點出現大于100毫米降水,思明區濱海街道,雨量達到210.5毫米。其中廈門大學內澇嚴重,不得不停課半天。

夏季校園內澇多發 “看海”問題需解決
校園內澇會導致多地積水滋生細菌、運動場地面變形、地勢較低宿舍樓進水、影響學生正常生活等許多問題,然而校園內澇的成因究竟為何?
一、校園排水系統管理不善。校園中各處都設置有排水井蓋,然而由于此類井蓋多設置在道旁,難免有落葉雜物覆蓋在上面,當校園生活正常運行時,沒有專人對此類校園基礎建設進行維護清理。在降水量突然增大時,排水井口堵塞,排水流量劇減,導致大量積水出現。有的排水管道多年未修繕,內部管道堵塞也會導致排水速度慢造成積水。
二、城市道路與校址高度差距大。城市道路經過拓寬、修繕等工程會變得越來越高,相對比于校區內道路修成后變動不大,導致道路高度差別也來越大,當出現大量降水時,城區雨水倒灌導致校園內排水系統超負荷運行,產生大量積水。
三、排水系統落后老化。廈大思明校區最早在1919年8月開始籌建學校的時候就在建,到1921年4月6日廈門大學正式成立,該校區就完全投入使用,直到現在仍然是廈門大學的本部。現階段校園修繕多對地上建筑進行翻新重建,對地下管道建設卻“少有問津”,且地下排水管道鋪設空間有限,修繕需大面積破土,對日常校園生活造成影響。不易修繕加之地上地下建筑差異越來越大,導致排水系統超負荷運行。當突發狀況產生時,無法承擔再次增加的工作量,導致校園內澇。
內澇問題如何解決
一、增強校園排水系統管理,在嚴重積水區域的排水口附近增設智能監控設備,并與當地氣象控制中心聯動。在日常校園生活中檢查排水井是否堵塞,出現堵塞及時通知人員進行清理。當預計發生暴雨及相關極端天氣時可提前預警、且向全體師生發出通知。在出現大量積水時發出警報,通知保衛處及時疏通并指導同學們繞道通行。
二、加大滲透路面及綠地面積。現階段由于大學人數逐年遞增,校園內建筑數量也在增加,相對比的綠地面積越來越少。在產生大量積水時,綠地可以快速吸收下滲積水,可以說是天然的排水系統。如果綠地面積減少,就應該增加校園內滲透路面的鋪設。據悉滲透路面每平米每分鐘可以吸收約1000升的水量,最大可承受約36000mm每小時的降雨量。此類路面表層為鵝軟石顆粒與排水瀝青組成的多孔滲水層,可快速、高效的將水流向下滲透。而在滲水層下方,還有著由松散碎石組成的儲水中層以及相對松軟的毛石底層,其中作為儲水中層的排水通道可以協助疏導不斷積累的水量,而相對松軟的毛石底層在下過大雨時還可作為蓄水池使用。即使在較高的強度下保持車輛通行,同時能迅速的將水流向下導出,而且當氣溫較高時,儲水層存儲的水量蒸發時還能夠為地面溫度進行降溫。
三、建立智能排水系統。現階段排水系統只是傳統的匯集、排流,無法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應對。模型預測控制可以在暴雨來臨之前有效預測降水情況并出臺相應對策。它的特別之處在于每一次優化計算,不僅考慮當前狀態,并能考慮給定時間內系統未來狀態。且根據當前和未來預測的系統狀態計算最優值,從而保證系統能夠在當前狀態優化的前提下,及時的對未來情況做出反應。具體到排水系統中,模型預測控制可對未來30-60分鐘預測的降雨強度下排水系統的狀態進行優化,從而對不同降雨情況及早反應,及時避免或降低內澇、溢流、超負荷污染的發生。
結語:校園生活是每個人關于青春的美好回憶,雖然發生此類內澇事件,校內師生多是以“看海”“出門抓魚”等玩笑應對,但是玩笑背后建筑基底腐蝕,運動場地面損壞以及造成經濟損失等危害不應視而不見。盡早整治,希望未來大雨中只有《雨中曲》的閑情雅致,而不再“將這座城市傾倒”。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