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無人機向平臺化發展 智慧農業越來越接地氣

2018-04-12

中國安防展覽網
點擊量:5715
植保無人機向平臺化發展 智慧農業越來越接地氣
【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 2017年,國家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分別提出,發展“互聯網+農業”,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產業興百業興,實現鄉村振興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產業振興。相城區一家企業,通過“互聯網+智慧農業”的模式,積極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植保無人機向平臺化發展 智慧農業越來越接地氣
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我國對新型農業植保機械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據業內統計,2016年國內市場植保無人機數量大約是6000多架,到2017年超過1萬架,可謂增速驚人。從普通農民做起植保生意到創業型團隊拓展植保市場,再到京東這樣的巨頭入局,無人機植保服務的市場潛力被廣泛看好。
植保農業無人機能夠更好地助力農業科技發展、發展智慧農業。相比傳統機械,無人機不受地形及作物高度限制,水田、丘陵、山地還有高桿作物都可以用無人機作業,操作簡單、效率高、農藥噴灑覆蓋好,得到了農民的普遍認可,給農民帶來了切實的利益和實惠。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機及農技推廣技術和推廣機制、體制的不斷完善,植保無人機將被廣泛的應用。
行業整合大勢所趨,無人機植保將向平臺化發展
在前不久舉行的“2018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發展國際論壇”上,民航局副局長李健透露,植保領域的無人駕駛航空器將會率先實現行業普及。民航局相關領導在論壇上還透露口風,從明年開始,植保無人機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這意味著從明年起,植保市場的所有有人機都將被無人機替代,植保無人機將迎來大爆發。
從表態來看,植保行業無人機化是大勢所趨,但目前而言,行業發展不夠規范,一直存在著缺乏統一標準、配套服務不足等問題。由于行業發展迅猛,植保服務商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出現了為搶生意大打價格戰從而降低服務水平等各種問題。因此,建立行業規范,是發展無人機植保產業的前提。
目前無人機植保服務的發展形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小型植保服務商在本地進行服務,考慮到病蟲災害的突發性,小型服務商在防治范圍覆蓋、噴灑標準化等方面能力不足,也不利于病蟲災害的區域整體防治。第二種是在一定范圍內能夠進行跨區域作業的服務聯盟,類似有組織的游擊隊,在全國各地游走,雖然能一定程度上完成資源調度,但是對于如何實現農民需求和飛防隊的跨地域快速匹配,仍然沒有很好地解決辦法。第三種是行業巨頭整合的連接飛防服務供給端和需求端的第三方服務平臺,無論是對于大型農場的覆蓋能力,還是大面積病蟲害的區域協調防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比中小企業單打獨斗、競爭能力不足等缺點,對于產業發展而言,平臺化可以推動無人機植保產業進入良性競爭,實現供需有效匹配,未來無人機植保產業必將走向聚合而非零散存在。
多方混戰巨頭入局,誰將成為產業最終整合者
盡管目前農業部門、民航部門都在從立法角度積極積極推進無人機植保行業走向規范化,但更重要的是,植保產業需要首先建立一套適用于自身發展的規范和標準。當創業團隊、無人機生產商在植保行業多方混戰時,京東這樣致力于智慧農業產業整合的巨頭也瞄準了這一市場。
此前京東一直在嘗試整合植保上下游資源,去年還建立了國內首個無人機植保科技服務聯盟。今年4月9日,京東在京舉行無人機開放賦能暨智慧農業共同體啟動會,正式宣布將以無人機農林植保服務切入,搭建智慧農業共同體平臺,與地方政府、農業上下游龍頭企業、農業領域專家等共同合作,構建開放、共生、共贏的農業合作平臺。基于這個平臺,京東植保無人機依靠京東集團完善的供應鏈、多年積累的大數據以及強大的技術實力,將整合植保機廠商、飛服專業組織、飛服藥劑供應方等多方資源,推動智慧農業發展。
小結:無人機植保能更好地適應各地復雜的地形地勢,作為農業大國,我國植保市場的無人機需求空間十分之大。在迎來產業大爆發的同時,行業也必將走向聚合、形成規范。京東智慧農業共同體平臺以植保為切入點,提供解決方案、建立標準和體系、引導規范行業發展,給整個無人機植保產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未來在無人機、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的協調合作下,智慧農業有望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本文根據財經網、市場信息網、中國信息產業網、新華報業網、騰訊財經、鳳凰網等整理,中國安防展覽網編輯發布)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