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布《湖北省加快算網存用協同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7年全省算力總規模要達到25EFLOPS(2.5萬P,目前全省算力超1.5萬P),其中新建算力設施智算和超算占比不低于90%。
與此同時,建成省內算力互聯互通平臺體系,實現算力互聯互通跨域調度,各市州算力互聯網間5毫秒超短時延,深度融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及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全省算力質效進一步提升,算力供需高效匹配,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連算成網、建用互促、綠色低碳的算網存用協同發展格局。
具體措施涉及提升算力供給水平、推動算力高效調度、促進存算均衡協同、深化算力賦能行業應用、優化算力發展生態等。其中,提升算力供給水平包括優化全省算力布局、打造多元算力供給體系、推進異構算力適配。
鼓勵武漢建設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算力中心,宜昌打造“算力之都”,襄陽、十堰打造區域算力高地。鼓勵黃石、荊門、鄂州、孝感等市州拓展算力應用場景,引導算力賦能新興產業發展。建設中部先進算力集群,打造國家“東數西算”中繼站、國家算力網絡樞紐節點。
推動算力高效調度包括建設算力互聯互通平臺、推進全光網絡升級、強化智算產業支撐。
依托重點企業聯合算力建設單位,建設湖北省算力互聯互通平臺,提升武漢算力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能力,統一算力標識,推動不同算力服務主體間使用統一調用接口和通信協議,增強算力資源可調用能力,提高算力利用率。
積極對接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平臺,實現互聯互通,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到2027年,形成全省“1+3+N”的平臺體系,即1個省級、3個“金三角”區域分平臺、N個行業平臺)。明確責任單位為湖北省通信管理局、湖北省數據局、湖北省經信廳、湖北省政府國資委、湖北大數據集團、有關市州人民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20日舉辦的湖北大數據創新發展大會上,由湖北大數據集團等搭建的湖北省算力互聯互通平臺門戶正式上線。正在建設中的湖北省算力互聯互通平臺,已率先接入來自武漢、宜昌、襄-十等多地的優質算力。過去分布在各地的算力資源,將融合匯聚在一起,實現統一調度。
按照規劃,今年湖北省算力互聯互通平臺將接入省內主要算力中心,未來實現中部地區全量算力接入,通過融合調度通算、智算、超算等算力資源,形成普惠、標準、智能化的算力供給,支撐區域內各類算力需求,賦能算力產業發展,為湖北爭創全國算力互聯網中部樞紐貢獻力量。
深化算力賦能行業應用包括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研發應用、釋放用算需求。
聚焦“51020”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一批輕量化的行業模型,推動大模型向智能體演進。每年評選若干個工業領域專用模型,按照研發費用的8%給予牽頭研發單位最高500萬元補助。支持各市州在工業、醫療、教育、交通、文旅、城市治理、水源保護等領域率先打造一批通用大模型、垂直行業應用大模型。
支持武漢市建設數據流通利用建設試點示范城市;襄陽、十堰發展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車路云一體化”,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宜昌發揮三峽綠電優勢,堅持“以電育算、以算育數、以數育產”發展,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中繼站”;鄂州市依托花湖國際機場,特色化布局智慧物流等創新應用。
爭取國家產品主數據標準(CPMS)試點示范,鼓勵企業參加國家算力強基揭榜行動,支持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中試服務平臺建設,對單個重點平臺按投資額的10%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
推動各市州在制造、農業、商貿、能源、交通、廣電、醫療、教育、文旅、政務等重點領域的算力應用。省級財政2025年發放5000萬元“算力券”,按照算力使用資源的10%予以獎勵,最高1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