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前情況來看,安防行業已經成功地走出了業績的低谷期。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兩大公司在行業內的業績增速已經由負轉正,這表明行業的經濟狀況正在逐步改善。更重要的是,這兩家公司的創新業務都實現了顯著的增加,這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綜合這些因素,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安防行業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現在正處于一個積極的發展階段。
安防行業產業鏈情況
安防是隨著現代社會安全需求應運而生的產業,是社會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社會還有犯罪和不安定因素存在,安防行業就會存在并發展。安防屬于電子行業的范疇,是對現代計算機技術、集成電路應用技術、網絡控制與傳輸技術和軟件技術的綜合利用。我國安防行業主要由以下五類企業組成:一是以生產和供應安防產品為主的產品供應商;二是以設計、安裝、服務為主的工程商;三是以經銷、代理為主的銷售商;四是以運營服務為主的運營商;五是負責締結軟硬件產品、運營服務于一體的系統集成商。其中,安防產品供應商生產和供應的安防產品又大致可以分為視頻監控、門禁和防盜報警三大類。整個產業中涉及視頻監控領域的產品供應、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占據了行業總值的一半,因此可以說視頻監控領域是安防行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上游算法環節主要包括圖像處理、編碼壓縮和內容識別三大方面。圖像處理環節主要是對視頻監控前端的圖像傳感器所采集到的原始圖像信號進行后期處理,使圖像得以復原和增強。除了基礎的普通降噪、白平衡校正、CFA插值、色彩還原等技術外,新的功能如3D降噪、寬動態處理、透霧處理、低照度處理、圖像拼接等不斷涌現。圖像處理技術的創新一方面帶來了視頻監控圖像質量的持續提升,另一方面補足了CMOS相對于CCD在圖像質量上的劣勢,直接推動了CMOS對CCD的大范圍替代,有效降低了安防監控前端設備的成本。
中游主要為安防軟硬件產品提供商,占據安防行業最重要的地位。其中以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達、東方網力等一直以產品和解決方案為核心的安防廠商,依托著技術、資源和規模優勢占據場景應用端口。雖然中游的 技術壁壘低于上游,但受益于國內的剛性需求,使得國內安防產品提供商取 得了較高的利潤,也獲得了長足發展。根據2018年A&S排名,國內的海康威視目前已經在全球十大安防品牌中排名第一,大華股份排名第三。隨著中游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大部分龍頭廠商逐步涉足下游的系統集成、工程建設、渠道銷售和運營服務,形成具有全產業鏈和尾部產業鏈優勢的安防廠商。
下游主要為具有地方資源且技術壁壘較低的安防工程建設商、系統集成商、渠道銷售商、和運營服務商。由于視頻監控系統需要進行線路架設、設備配套、安裝調試、后續專業運維等專業集成性工作,需要通過系統集成商來統 一完成上述工作,因此,終端用戶通常通過集成商統一向設備制造商采購設備、或在少數設備標段獨立招標的項目中直接向制造商采購設備。隨著行業 集中度的不斷加強,中游擁有技術、資源、規模優勢的安防廠商不斷搶占下 游市場。目前,安防產業鏈中下游正趨于融合趨勢。
安防行業走出低谷
2022年受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安防行業承受較大壓力,大華股份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305.65億元,同比下降6.91%,凈利潤23.24億元,同比下降31.20%。海康威視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31.66億元,同比增長2.14%;凈利潤128.37億元,同比下降23.59%,這也是海康威視近十年來業績的首次下滑。
2023年起,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業績開始轉好。大華股份2023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0.16億元、86.18億元、76.4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87%、4.6%、7.91%;凈利潤分別為4.95億元、14.81億元、6.1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9.31%、27.18%、254.46%;2023年前三季度,大華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22.78億元,同比增長5.23%,凈利潤25.9億元,同比增長52.98%。海康威視2023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2.01億元、213.7億元、237.0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94%、3.06%、5.52%;凈利潤分別為18.11億元、35.27億元、35.1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0.7%、1.48%、14.03%;2023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視實現營業收入612.75億元,同比增長2.6%,凈利潤88.51億元,同比增長0.12%。
原因主要是疫情影響逐步減弱。傳統To G業務方面,大華股份2023年上半年的To G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54%,海康威視的PBG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0.06%,三季度雖然繼續負增長,但由于政府財政緊張的情況大為緩解,該業務將重回增長軌道。
根據中信證券對智慧交通網、中國政府采購網相關政府端安防項目的統計數據(金額為千萬級別),2023年1-3月,安防行業國內政府端招標及中標金額均同比下降12%,安防政府端需求承壓。4月開始有回暖跡象,2023年4月,國內政府端招標及中標金額分別同比變化-25%、+8%,5月同比變化+22%、-6%,6月同比變化-19%、+1%,7月同比變化+66%、-7%, 8月同比變化+9%、-18%,9月同比變化+60%、+18%,10月分別同比變化+28%、+56%。也就是說,2023年9月開始,安防行業國內政府端招標及中標金額同比均實現了正增長。
2023年1-10月,安防市場招標及中標金額分別同比增長5%、6%;分季度來看,2023年一季度招標、中標金額分別同比變化-12%、-11%,主要受宏觀經濟影響,政府端安防需求較為低迷;二季度招標、中標金額分別同比變化-8%、+6%;三季度招標、中標金額分別同比變化+19%、+1%,其中招標端同比增速改善明顯。
中信證券表示,過去兩年由于整體行業承壓,部分玩家退出安防市場或降低安防領域投入,龍頭廠商趁勢整合市場份額,在行業上行周期有望進一步受益,盈利能力有望回升,人力成本壓力明顯降低。
To B業務方面,大華股份2023年上半年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9.01%,海康威視2023年上半年EBG業務營收同比增長2.42%、SMBG業務營收同比下降8.5%,根據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三季度SMBG業務已經實現單季度營收轉正。
東吳證券指出,安防行業龍頭在發展過程中先后經歷了從標準化產品到半標準化、半定制化解決方案,再到完全定制化三個階段。隨著“AI+安防”的興起,智能化安防逐步深入金融、教育、樓宇、家庭等場景,行業碎片化和定制化的特征越發明顯。根據信通院數據,到2021年底中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37.2萬億元,同比增長17.2%,占GDP的32.5%。由于產業數字化空間巨大,傳統安防的智能化轉型大幅擴大了行業增長空間。
創新業務增長潛力大不同于前述業務因宏觀經濟影響業績下滑,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的創新業務均保持快速增長。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大華股份創新業務分別實現營收41.16億元、22.59億元,同比增長44.55%、33.99%;海康威視創新業務分別實現營收150.7億元、81.88億元,同比增長22.81%、16.85%。創新業務主要涉及智能家居、機器人、安檢、醫療、汽車電子等領域。以海康威視為例,其創新業務主要涵蓋智能家居領域(螢石網絡)、移動機器人領域(海康機器人)、紅外熱成像領域(海康微影)、車輛安全領域(海康汽車電子)、數據存儲領域(海康存儲)、智慧消防領域(海康消防)、工業檢測領域(海康睿影)、醫療視覺領域(海康慧影)。其中,螢石網絡和海康機器人是海康威視占比最高、增速最快的兩項業務。
螢石網絡是智能家居服務商及物聯網云平臺提供商,營收從2018年的15.29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42.38億元,復合增速超過40%;凈利潤由2018年的1.3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51億元。受疫情影響,螢石網絡增長放緩,2022年實現營收43.06億元,同比增長1.6%,凈利潤3.33億元,同比下降26.1%,但隨著疫情恢復,2023年前三季度螢石網絡重新恢復高增長,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1.83%、83.27%。
智能家居市場空間廣闊。據東北證券,2016-2021年中國的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從2608億元增長至5800億元,年均增速為17.33%;2017-2021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從1.1億臺增加至2.3億臺,年均增速為20.25%。東北證券指出,目前中國智能家居行業逐步從圍繞單品控制為核心的智能單品階段,發展至以場景多元化及空間智能化為目標的互聯互通初級階段,未來憑借人工智能、物聯網及云計算等技術發展和應用領域拓寬,進一步邁向互聯互通的成熟階段,甚至進入主動洞察客戶需求及自發提供相應服務的全面智能階段,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海康機器人主營業務為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等領域。2019年海康機器人首次盈利,營收8.14億元,凈利潤6510萬元,2022年營收達到39.42億元,凈利潤達6.41億元,2019-2022年營收年均增速69.19%,凈利潤年均增速達114.32%。
隨著工業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伴隨著技術革新和工業產業革命,機器視覺、移動機器人行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據MarketsandMarkets數據,2021年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約為804億元,GGII預計至2025年該市場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2022年至2025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3%。另據GGII統計,2022年全球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291.6億元,預計至2027年將超過1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