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視覺興起 距離消費市場還有多遠?

2017-10-24

中國安防展覽網
點擊量:7221
3D視覺興起 距離消費市場還有多遠?
【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IphoneX的發布不止帶火了人臉識別技術,3D結構光深度攝像技術也跟著了“蹭光”,在廣大吃瓜群眾面前“現”了一回。相比人臉識別技術而言,大家對3D視覺技術還是比較陌生的,但陌生不代表它不“火”。

3D視覺興起 距離消費市場還有多遠?
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分支,機器視覺在近年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機器視覺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傳統的2D定位無法解決產品的空間坐標信息,而3D視覺可提供較高精度的定位。
但是,在消費級市場方面,機器視覺的進展并不大。不少人對于計算機視覺與機器視覺在消費級市場能有多大實質性地應用,存在深深地擔憂。
什么是3D視覺
3D深度相機是區別于我們平時用到的2D相機。與傳統相機不同之處在于該相機可同時拍攝景物的灰階影像資訊及包含深度的3維資訊。其設計原理系針對待測場景發射一參考光束,藉由計算回光的時間差或相位差,來換算被拍攝景物的距離,以產生深度資訊,此外再結合傳統的相機拍攝,以獲得2維影像資訊。
據了解,目前主流的3D成像技術包括三種:
業界認為2D向3D攝像頭的轉變將成為繼黑白到彩色、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靜態圖像到動態影像后的第四次革命。如果說觸摸屏實現了交互方式從一維到平面,那么3D攝像頭將讓交互方式從平面變成立體。3D攝像頭為許多“痛點型應用場景”打開了局面,當前科技界炙手可熱的領域如人機交互、人臉識別、AR/VR、輔助駕駛等等,都離不開3D攝像頭,3D攝像頭是未來人工智能“開眼看世界”的提供者!
大勢所趨 市場空間巨大
借3D視覺,蘋果引導消費電子進入“AI+AR”新時代。3D視覺結構光方案用于人臉識別可替代指紋識別,助力iPhone 8實現酷炫全面屏;3D人臉識別打開了更加廣闊的人工智能應用空間,助力蘋果走向AI大平臺;借助3D視覺技術實現的三維手勢識別,能夠實現動態快速的手勢識別與追蹤;iOS設備添加3D視覺之后,將在AR體驗方面全面升級,3D視覺所提供的景深信息和建模能力是現有普通攝像頭無法比擬的,我們認為蘋果的AR體驗將更加出色。
移動端3D視覺市場空間巨大,有望加速滲透。3D視覺技術目前已經在工業和醫療領域取得成功,也有在消費級市場進行嘗試,但由于缺乏較佳的應用場景,技術還不夠成熟,導致市場并未激活。3D視覺將逐漸打開消費級市場,行業進入加速趨勢。特別是人臉識別、體感交互將成為3D視覺獲得突破的關鍵,同時AR也是極有潛力的應用領域。經過我們的計算,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端3D視覺硬件市場規模將到達99.25億美元,其中前置結構光市場規模為66.78億美元,后置TOF時間光市場規模為32.47億美元。
3D視覺技術的瓶頸
“3D視覺”其實并不是一項全新技術,此前也曾在部分移動端硬件上出現過,但由于屏顯技術、芯片性能以及3D內容等諸多瓶頸限制,致使一直未能發展成為一項用戶喜愛的標準配置。
早在2011年,3D視覺就已正式走向市場,各大裸眼3D廠商開始陸續推出一些概念性產品,但因技術局限性而最終勢頭漸微。在手機領域,此前一些廠商如LG、HTC、夏普等都曾推出過所謂的3D視覺手機,不過也都未能在市場上掀起太大波浪。在專家看來,這主要是受當時圖形處理單元性能不足以及3D片源稀缺、市場尚屬早期等因素影響。
而隨著近年來各項技術的不斷進步,為3D視覺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1.0時代,畫面昏暗、不清晰、2D/3D效果不能自由切換等問題,成為智能設備發展的制約。如今,新一代3D視覺技術將向消費者展現其在在各個領域的可能性。
總結:蘋果率先將3D視覺技術,代入到消費級市場,3D視覺進入消費級智能終端是大勢所趨,第一時間在上游技術和零部件生產企業中挖掘投資機會,不僅可以分享消費電子新爆發點的增長紅利,還可以助力大陸企業在核心領域更快地完成國產化替代,早日實現產業振興。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