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千億賽道 高舉AI大旗并不意味安企不翻車

2017-09-08

中國安防展覽網
點擊量:7133
智能安防千億賽道 高舉AI大旗并不意味安企不翻車
【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人工智能之火無需贅言,但這并不意味著高舉人工智能大旗,安防企業就能安然存活。人工智能技術孵化出了一批安防獨角獸,但與此同時,技術的洪流也會吞沒一批安防趕潮者。回顧物聯網以及5G市場發展,就不難發現,在渡過野蠻增長期之后,市場會自主淘汰一批落后企業,回歸理性狀態。
人工智能浪潮不可能托舉起所有的安防企業,實際上在通往智能安防千億市場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安防企業就有可能翻車。在筆者看來,忽視應用場景和消費者需求更容易讓安防企業翻車。
天時和地利具備 別忽視“人和”
目前,安防企業發展人工智能擁有天時和地利。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安防領域的推廣應用。相比于其他行業,海量的監控數據讓安防成為人工智能最佳試驗場。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安防企業如果想在人工智能領域安全著陸場,“人和”這一元素不能缺失。
何為“人和”?在筆者看來,“人和”是指安防產品切實擊中消費者痛點,滿足消費者需求。如果安防企業忽視消費者需求,那么安防+AI產品只是閉門造車的產物,也就談不上“人和”了。在人工智能時代,安防的本質不會改變,消費者對安全、高效的需求不會改變。因此,在人工智能的賽道上,安防應該以消費者需求為驅動。
人臉識別解決方案備受公安部門的歡迎,其原因就在于曠視等企業充分發揮“人和”的作用,切實擊中了公安部門的痛點,滿足公安部門高效檢索的需求。在傳統監控系統中,公安部門如果想要通過監控錄像查找目標人物,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花費數周的時間。而人臉識別解決方案可以在短短數分鐘,快速識別目標人物,并且自動跟蹤和記錄。切實擊中公安部門監控視頻檢索效率低下痛點,這才是曠世等人工智能企業開拓安防市場的利劍。
別單純注重人工智能技術,忽視應用場景
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找到智能安防的實際應用場景才是企業長久生存下去之道。安企如果一味重視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不尋找實際應用場景,很難將前景轉化為“錢景”。安防領域的人工智能產品應該是與生活真正結合起來的產品,而不僅僅是概念產品。
從目前看來,安防領域的人工智能企業,并不缺人工智能專家,商湯科技創始人本身就是計算機視覺專家,云從科技的創立者師從美國工程院院士黃煦濤教授,海康威視研發團隊中博士、博士后以及碩士研究生的占比接近七成。對于海康等有科技優勢的安防企業,落地場景才是決定成功關鍵。一心扎堆于實驗室研究人工智能技術的安防企業,也容易在智能安防賽道上翻車。
結語
本文的目的并非在于給AI+安防潑冷水,只是希望安防企業在通往千億市場的道路上,能隔離來自資本市場的噱頭炒作聲,冷靜地看清智能安防的落地途徑。也希望投身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安防企業,能扎實穩健地推進AI技術在安防領域的商業化應用,構建AI+安防的時代。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