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近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發布《廣東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指南(試行)》。
該指南以體現廣東特色為追求,以求真務實為理念,以“重點突出、高效協調、安全綠色、適度超前、經濟實用”為原則,以應用場景為抓手,以構建路網的數字化能力、提高路網運行效率、降低安全事故和提高服務水平為目標,提出了1個感知傳輸體系、3級數據中心和N類應用場景的“1+3+N”智慧高速公路建設體系,為全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提供指引。
指南從通用技術、一般業務場景和創新業務場景三個維度對智慧高速建設內容進行了描述。
•通用技術:數字地圖、全要素感知、融合通信、綠色能源、信息安全等。
•一般業務場景:收費站擁堵治理、擁堵路段治理、主動交通流管控、收費稽核、應急指揮調度、改擴建交通安全管控、智慧服務區等。
•創新業務場景:智慧收費、全周期數字化管理、車路協同、北斗導航應用、
ETC拓展應用等。以下摘取了指南的部分內容。
建設目標
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應以構建路網的數字化能力、提高路網運行效率、降低安全事故和提高服務水平為目標。
•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應構建全要素的感知、融合通信和智能交通管控體系,形成多維監測、智能網聯、精準管控、協同服務的路網能力。
•推進高速公路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有效提升路網運行效率,降低安全事故,最大限度避免二次事故。
•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應改善路網服務能力,提升公眾出行服務水平。
技術架構
智慧高速公路的技術架構分為1個感知傳輸體系、3級數據中心和N類應用場景三個部分。
•智慧高速公路建設以1個感知傳輸網絡體系為基礎,對高速公路的路網環境進行實時、動態的監測。感知傳輸網絡體系包括全要素感知和融合通信。
•智慧高速公路建設以3級數據中心為使能平臺,將路網感知數據與行業數據、業務應用需求結合,形成有價值的主題數據服務,為各類應用場景賦能。3級數據中心包括路段數據中心、區域級數據中心和省交通運輸廳一體化數字平臺。
•智慧高速公路建設以一般業務場景和創新業務應用場景為依托,提升高速公路一般業務的效能、促進高速公路創新工作的開展。

智慧高速公路技術架構圖
通用技術要求
數字地圖
數字地圖由高精度地圖數據資源和高精度地圖引擎構成。高精度地圖數據資源應包括道路數據和道路設施數據,有條件的可采集用地紅線內的設施數據,如道路沿線的鐵塔、廣告牌等。
全要素感知
全要素感知包括道路運行狀態感知、氣象環境感知和結構物健康狀態感知。各類感知設施應盡可能集中布設,利用邊緣計算設施、雷達+專用短程通信(DSRC)、雷達+視頻、人工智能分析等技術開展數據擬合,實現融合感知和主動預警。
融合通信
通信傳輸網絡應按照“公網/專網結合、有線/無線結合”的原則建設,宜支持下一代互聯網(IPv6)技術,具備提供語音、數據、視頻等多種信息傳輸服務的能力。
融合
通信網絡應支持車輛或路側設施高精度定位要求。高精度定位可通過衛星導航系統、高精度地圖、蜂窩網/局域網等多種技術的融合來實現。
融合通信網絡應支持車路協同通信需求。車路協同通信方式包含光纖通信、專用短程通信(DSRC)、車聯網通信(C-V2X)技術等,實現車輛與周圍車輛、道路設施、網絡之間的信息交互。
綠色能源
綠色能源宜以本地10kV電源為基礎構建,包含低壓直供、中壓供電、交/直流遠供和新能源微電網。
信息安全
智慧高速公路信息安全應符合《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 22239)的相關規定,滿足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的需求。
信息安全建設應基于國密標準構建交通信息安全體系,實現體系內應用系統之間的可信互聯、安全傳輸和交互。各級數據中心應根據信息系統的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劃分不同等級的安全域。
智能化終端設備應使用基于證書認證機制實現設備身份認證和安全接入,應內置安全機制,確保終端內容應用程序、系統參數、系統和用戶數據不被篡改。
一般業務場景
收費站擁堵治理
ETC交易特情較多導致擁堵的收費站,治理措施如下:
a)宜在收費站匝道或前方主線路面設置預收費交易系統,采用雷達+視頻、雷達+專用短程通信(DSRC)、數字孿生、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對ETC預交易異常的車輛進行車輛動態跟蹤及精準誘導。
b)應在車道配置ETC特情處理終端,提高 ETC特情處理效率。
擁堵路段治理
易發生擁堵路段,應分析擁堵產生的原因,并根據路段的地理環境、交通特性和路網的交通量分布特征,運用交通仿真技術分析擁堵成因,采取針對性的擁堵治理措施。
主動交通流管控
主動分析與預警應:
a)構建路網交通態勢推演算法模型,融合歷史統計數據和實時路網運行狀態數據,開展交通影響分析與預警。
b)能自動對事件進行分級和預警,并基于預案庫推薦相應的交通流管控策略。
收費稽核
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應配合部級收費管理機構,共同構建覆蓋“部-省-路段”三級的收費稽核體系。應構建車輛異常行為分析模型,全天候、實時對車輛異常行為進行智能甄別,形成車輛疑似偷逃費行為記錄。
應急指揮調度
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應在全省路網協同的體系下,分級開展應急指揮調度系統建設。應急指揮調度系統的功能如下:
a)應能對各類應急事件進行分級管控,形成事前及時預警、事中科學救援、事后智能評估的全過程管理。
b)應能針對各類應急事件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預案并對預案進行動態管理和更新。
c)宜基于高精度地圖綜合展示應急事件位置、事件概述、周邊路況、應急設備及應急資源情況等,實現應急物資及應急方案的精細化管理。
d)宜具備應急過程實時仿真、短時預測、智能評估功能,對事件態勢及其影響進行動態跟蹤評估。
e)應結合無人機、智慧路政車、單兵移動終端等智能設備構建靈活的指揮調度體系,實現應急現場視頻、圖片回傳、語音對講、指令下發等功能。
改擴建交通安全管控
改擴建期間,宜采用交通仿真等技術對不同交通組織方案進行量化評估,甄選最優的交通組織方案。改擴建工程期間宜采用有線通信與無線通信結合的方式,保障施工期間網絡通信不中斷。
應采取永臨結合的方式,統籌規劃改擴建期和運營期的設備、信息化系統,盡可能復用硬件設施及軟件平臺。
智慧服務區
車輛駐留率較高、旅游風景區附近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宜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多專業協同開展智慧服務區建設。
宜在服務區出入口和關鍵位置設置車流、人流智能監測設施,對服務區內駐留的車輛和人員情況進行動態監測,通過導航地圖或其它途徑向公眾發布服務區空余停車位、空余充電樁的情況及服務區人流等信息。
宜采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消費群體的消費結構和消費偏好精準分析,結合商業資源,提升服務區商業服務水平。
毗鄰大型物流園區具備條件的服務區,可與物流企業數據互通及共享,提供服務區貨車甩掛運輸服務。
創新業務場景
智慧收費
宜在收費站設置自助智能收費設備,為ETC車輛及持CPC卡的車輛提供自助繳費通行及電子發票服務。宜基于云計算、物聯網、5G通信等技術,開展智慧云收費系統建設,將收費業務處理遷移至云端,實現車道系統的輕量化。
具備條件的收費站可根據收費站的交通特性,錯峰、有序開展貨車預約通行服務試點。
宜構建收費站效能監測模型,對收費站開展運營數字化監測,并結合數字孿生、實景增強、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收費站的全數字化收費管理。
宜與地圖導航加強協同,提高導航軟件車輛通行費估算的準確性,優化通行路徑推薦 提升公眾出行服務體驗。
近期宜依托現有ETC門架開展多車道自由流收費試點,遠期可基于ETC門架與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技術融合,逐步開展開放式自由流收費試點。
全周期數字化管理
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是在高速公路規劃、建設、養護、運營的全過程采用數字化技術實現信息集成應用和業務協同。
規劃設計數字化管理包含但不限于:
a)宜應用遙感技術、傾斜攝影、GIS等新技術,實現設計模型與地形的多維交互,提升成果的可視化水平。
b)應采用BIM技術對復雜結構物進行正向設計,實現方案可視化比選、碰撞分析、凈 空核驗、仿真模擬等。
c)應提供完整的規劃設計數字化成果,指導建設施工及營運養護。
建設施工數字化管理包含但不限于:
a)宜應用智能化施工機械設備,推動施工全過程智能化,逐步實現智能建造。
b)宜應用信息化技術輔助開展質量、安全、進度、費用、環境與健康等項目管理工作。
c)應規范施工階段各類數據信息的采集、存儲、移交,為運營養護提供數據支撐。
養護階段數字化管理包含但不限于:
a)應構建包含施工建造基礎信息、檢測、監測、評定、決策、實施與評估等信息的數據庫。
b)應采用快速無損檢測儀器、智能化養護機械、裝備及安全防護設施,實現快速精確的智能檢測、提升養護施工質量和效率、降低安全管理風險。
c)宜應用數字孿生、GIS+BIM、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養護中的應用。建立健全公路資產管理系統,實現養護信息化、可視化和科學化管理。
d)宜采用帶有自檢及故障報警或故障處理系統的公路機電設施,實現機電設施可視化管理及設備運行狀況實時監測。
車路協同
智慧化等級為G3的新建、改擴建和運營高速公路可結合路段的場景需求,有選擇性的開展車路協同試點。車端與路側的通信、路側與中心的通信應采用國密技術進行加密,確保通信安全。
北斗導航應用
宜根據高速公路場景特征,推動北斗導航與高精度地圖、車路協同等技術的融合使用。
宜基于北斗導航與高精度地圖,構建覆蓋全省的高速公路交通時空中心,為省-區域路段提供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和統一授時服務。
宜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輔助開展收費稽核、自由流通行、差異化收費等工作。
宜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圖+北斗短報文技術,推進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高速公路應急指揮體系和事故救援體系建設。
宜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構建邊坡、橋梁、隧道等大型結構物健康監測系統,實現結構物健康在線實時監測和自動預警。
ETC拓展應用
宜充分利用ETC門架天線和路側天線,探索融合ETC技術的車路協同應用試點,通過ETC通信與車路協同通信融合,構建面向駕駛員的低延時車路通信網絡,通過新一代車載OBU終端提供全天候的高品質出行服務。
高速公路服務區加油站宜基于ETC技術,構建不用下車、無感支付、電子發票的服務區便捷加油新模式。ETC拓展應用宜圍繞ETC的用戶唯一標識特性和支付能力,結合高速公路的業務場景,打造基于ETC的高速公路商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