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焦點新聞】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持續上升,交通擁堵成為越來越多城市面臨的難題,開車時老是遇到紅燈難免令人心煩,要是能一路綠燈,那該多好呀!
綠波帶就是一種可以讓你 “一個綠燈,一路綠燈”的技術。 通過計算車輛經過某一路段的時間,對各個路口的信號進行協調,車輛按照規定的車速行駛,就能連續獲得一路綠燈或大大減少遇到紅燈的幾率。
其原理可用圖來描繪: 圖中所繪一對平行斜線所標定的時間范圍稱為通過帶,其寬度就是通過寬度(或綠波寬度),簡稱帶寬。 它確定干道上交通流所能利用的通車時間,以秒或周期時長的百分數計。 平行斜線的斜率就是車輛沿干道可連續通行的車速,簡稱帶速。

—— 常州市金壇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說到這里,或許你要問了,這聽上去確實是一項十分“誘人”的技術, 為何并不常見呢?其實,綠波帶在我國早已有應用,南京、杭州、廣州是最早一批開始嘗試設置設置綠波帶的,西安自2019年自曲江建成首條綠波帶以來,已完成全市綠波路段159條,目標到年底完成200條。 小編所在城市就有綠波帶路段,按照指示牌速度行駛,基本可以一路暢行。 但是對于很多司機朋友來說,可能并不理解綠波帶的意思,也未注意到路邊建議行駛速度XX的指示,仍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在行駛,自然也體驗不到綠波帶的快樂。
另一方面,對于設置綠波帶的路段,其實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比如,實現“綠波帶”的路口,其交通流量要大致接近; 設置綠波帶后,車速提高,所以要求該路段交通秩序要相對較好,否則一旦發生行人亂穿馬路,非機動車、三輪車亂走亂穿等情況不僅會因為車速較快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也會影響整個路段的速度。
因此,綠波帶主要被設置在聯結兩個中心區之間的主要干道,如通往郊區飛機場的道路,通往衛星城鎮的道路,小城市的主要干道。 從發布的綠波帶建設新聞中也可以看出,綠波帶在二三線城市應用更為常見。
此外,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道路周邊的狀況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綠波帶路段的交通隨著時間的變化也在變化,此時設置的參考速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一定適應日后的發展; 當時符合綠波帶設置的道路,日后不一定符合。
好在,綠波控制技術也在積極發展, 傳統的靜態綠波正向動態綠波轉變。
動態綠波通過各個路口的視頻監控、雷達等智能感知設備采集實時交通流量、排隊長度等數據,自動計算道路的最佳行駛速度,智能調整各路口紅綠燈的綠燈起始時間,車輛按照智能標識牌上的建議動態綠波速度行駛,到達每個路口時,正好能夠“遇到”綠燈,減少車輛等待,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一是平峰時段,分別對城區紅綠燈密集段做動態協調綠波控制; 二是高峰時段,對車流量較大路口做自適應控制,對車流量較小的連續路口,做動態協調綠波控制; 三是對于車流量特別小的流向,尤其是左轉,進行實時感應控制,有車輛等待才放行,無車時不放行,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減少車輛延誤。
動態綠波的技術可以說讓綠波帶學會思考,變得更加智能了,也能更加適應城市的發展。 目前,越來越多的地方建設了這種動態綠波帶。
海天大道作為浙江舟山唯一一條橫跨定海、新城、普陀三個人口居住密集區域的城市主干道,是舟山市民通勤和外來旅游車輛通行的交通“主動脈”,該路段的單車道每小時通過的車流量約為800輛到1200輛,路網車流密度較高,高峰期交通擁堵問題較為突出。 近期, 海天大道 上線了動態綠波控制,不僅讓該路段原有的行車時長縮短了約50%,還使開車遇到紅燈的次數大大下降,甚至還能體驗到“一路綠燈”。 舟山交警聯合海康威視打造浙江省最長“動態綠波帶”
重慶市璧山區 黛山大道是渝遂、渝蓉、成渝、九永高速璧山連接線。 途經璧山城區,是璧山城區南北向的重要交通干道,車流量較大,尤其是在高峰時,部分路口擁堵較嚴重。 2022年1月,岱山大道全息動態綠波帶正式投入試運行,自該項目投入試運行以來黛山大道319國道至鐵山路綠波優化效果明顯,行程時間降低了20%以上,平均速度平峰期提高了40%多,停車次數大大減少。
湖南湘潭市在 沿江路,調試成功全省第一條“雙向動態綠波帶”,駕駛人按照LED動態提示速度行駛,可以實現11公里、12個信號燈一路綠燈; 在湘潭大道和高新路,主向車流優先的自動感應控制,主向車流可以自動實現大概率的綠燈通行。
科技的發展,為解決道路交通擁堵帶來改變,人工智能、大數據、
物聯網的技術進步,為人們出行帶來更多新的便利,切實緩解了交通壓力。 但綠波帶并不是解決交通擁堵的根本辦法,改善道路建設,發展公共交通事業、提高道路承載能力,以及提高市民出行文明才是根本。 所以廣大司機朋友還是要謹慎駕駛,文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