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1zzfr"></li>
    <li id="1zzfr"></li>
  • <thead id="1zzfr"><optgroup id="1zzfr"></optgroup></thead>
    <i id="1zzfr"><meter id="1zzfr"></meter></i><thead id="1zzfr"><optgroup id="1zzfr"></optgroup></thead>
    <i id="1zzfr"><meter id="1zzfr"></meter></i>
    <rt id="1zzfr"><optgroup id="1zzfr"><strike id="1zzfr"></strike></optgroup></rt>

      <label id="1zzfr"></label>
        • 入會咨詢:027-87324910    投訴反饋:13886711155
        文章
        當前位置 :首頁 > 通知·新聞 > 行業新聞
        《湖南省“十四五”消防救援事業發展規劃》
        2022-06-06湖南省人民政府點擊量:4198
        《湖南省“十四五”消防救援事業發展規劃》
          【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湖南省消防安全委員會關于印發《湖南省“十四五”消防救援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湘消安〔2021〕5號)。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湖南省“十四五”消防救援事業發展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湖南省消防安全委員會
         
          2021年8月25日
         
          湖南省“十四五”消防救援事業發展規劃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應急管理工作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全省消防救援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消防工作“十四五”規劃》《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湖南省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等法律法規和文件,制定本規劃。
         
          一、形勢分析
         
          (一)取得的進展。
         
          “十三五”期間,全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工作方針,強化消防安全責任落實,大力實施消防綜合治理,不斷錘煉應急救援能力,廣泛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火災形勢總體平穩,未發生重大以上火災事故,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消防救援隊伍轉型升級初見成效。按照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方案,全省公安消防部隊集體改制轉隸,省、市、縣三級消防救援隊伍全部順利組建掛牌,226個消防救援站投入執勤。改制轉隸后,還統一招錄三批共1399名新消防員補充入隊,現全省共有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5500余人。另有各地招錄的市、縣政府專職消防員3700余人,成為消防救援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授旗訓詞精神,堅持“兩嚴兩準”建隊標準和“五個不動搖”根本原則,對標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定位,錘煉過硬本領、提升專業能力,保持24小時駐勤備戰。改制轉隸以來,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初步實現理念、職能、能力、裝備、方式、機制等轉型升級,隊伍正朝著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方向穩步前進。
         
          綜合應急救援能力明顯提升。立足新形勢下“全災種、大應急”要求,依托市州消防救援隊伍,組建高層建筑滅火、地質災害救援、地下工程(軌道)滅火、重型工程機械、石油化工事故處置、水域救援、高空(山岳)救援、航空救援等8類13支共330人的省級消防救援專業隊。大力推動消防救援裝備建設,全省消防救援隊伍現有各類消防救援車輛1570輛(臺)、消防船艇和沖鋒舟228艘、個人防護裝備366475件(套)、搶險救援器材119824件(套),分別比“十二五”期末增加34.7%、500%、26.2%、33.3%,此外還凈增無人飛行器153架,工程機械1套,租用航空救援直升機2架。“十三五”期間,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共接警出動19.5萬次,營救和疏散遇險群眾27.2萬人,成功處置了2016年京港澳高速岳陽汨羅段“3·19”車輛爆炸、2017年郴州宜章“11·5”液化石油氣罐車側翻爆炸、2018年杭瑞高速“1·3”半掛車液化天然氣燃料箱泄漏、2020年郴州“3·30”列車顛覆、2020年滬昆高速雪峰山隧道“10·25”車輛火災等急難險重任務。
         
          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風險效果顯著。出臺《湖南省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湖南省農村消防安全管理若干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消防執法改革的實施意見》《湖南省消防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工作職責》等法規文件,進一步完善了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強化政府消防工作督導考核,推動各級政府、行業部門履職盡責,督促社會單位落實隱患自查自改,各方主體責任進一步強化。組織開展夏季消防檢查、冬春火災防控、重大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人員密集場所、大型商業綜合體、文博單位、養老機構、危化品企業、電動自行車、消防車通道等專項治理,精準治理突出火災風險隱患。“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消防監督機構共檢查單位491.8萬家(次),督促整改火災隱患836.3萬處,整改銷案重大火災隱患2909處。“十三五”期間,全省火災較“十二五”顯著下降,未發生重大以上火災事故。
         
          社會消防安全基礎持續加強。全面推進城鄉消防規劃編制,落實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全省13個地級市、18個縣級市、68個縣和170個全國重點鎮及949個其他建制鎮完成消防專項規劃(消防專篇)編制,各地累計新增市政消火栓38307個、新建成消防訓練基地6個、新建成各類消防救援站58個,推動居民社區、社會單位建立微型消防站12000余個,組建鄉鎮消防隊1086支,農村志愿消防隊17201支。大力推動社會消防技術力量發展,“十三五”時期全省累計33151人經職業技能鑒定取得消防設施操作員資格證書,1807人考取注冊消防工程師資格證書,成立消防技術服務機構73家。不斷開拓消防宣傳教育新模式,初步形成了“科技搭臺、教育滲透、社會傳播、全民參與”的社會化消防宣傳大格局,全民消防安全意識有效提升。“十三五”時期,各類消防普及宣傳、培訓教育受眾4875萬人(次),公民消防常識宣傳教育普及率達86.73%。
         
          (二)挑戰與機遇。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開局起步期。隨著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省迎來發展新機遇、新動力、新格局,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同時,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各類風險防控壓力仍然較大。
         
          “十四五”時期,全省消防救援面臨諸多風險與挑戰。一是消防安全責任體系不健全。一些地方安全發展理念不牢,領導干部履行安全生產“一崗雙責”不夠,部門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不夠,對消防工作投入不足。鄉鎮以下消防監管機制不健全,基層消防監管力量薄弱,消防工作推進難度大。社會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意識不強,自身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尤其是消防設施維護保養、防火巡查檢查、消防宣傳教育等方面有明顯欠缺。二是火災風險壓力仍然較大。目前全省高層建筑、地下空間建筑、危化品生產企業、大型商業綜合體等場所數量較多、情況較復雜,火災風險較大。還有不少住宿與生產儲存經營合用場所、城鎮老舊住宅小區和農村團寨的消防安全條件較差,且分布廣、管控難。此外,部分群眾防火安全意識較低,火災逃生自救能力差,是居家火災和“小火亡人”的高發群體。三是消防救援能力與全災種大應急的要求不相適應。我省“五大自然災害、五大安全事故”頻發易發,但每萬人擁有消防員數較低,與實際救援需要有明顯差距,且政府專職消防員流失較嚴重。隊伍應對洪澇、泥石流、山體滑坡、超長隧道事故、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森林火災、危化品和煙花爆竹等重大險情和特種災害事故方面的經驗和攻堅裝備仍不足。航空救援尚屬起步階段,人員、裝備需進一步建強,戰斗力需進一步提升。四是消防科技化智能化程度與日趨復雜的任務要求不相適應。高風險災害事故現場高精尖設備和人工智能裝備參與率、使用率較低,人工處置風險依然較高。各級消防應急通信傳輸網不完善,信息采集、輔助指揮決策的效能不佳,復雜惡劣環境下信息通信保障能力仍待加強。火災風險智能化評估手段不足,火災風險監測預警網絡不健全,火災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較弱。“智慧消防”建設滯后,全省消防大數據中心尚未建立,與政府各部門信息融合程度不高,開放共享程度不夠。
         
          “十四五”時期,全省消防救援也面臨許多發展機遇。一是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尤其是關于防災減災救災、應急管理等系列重要論述,為消防救援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構應急管理體系,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為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隊伍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三是有湖南新一輪發展中的優勢資源做助推力。我省豐富的科教、人才資源,先進的生產制造業,長沙、株洲等地的國家級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安全產業示范園,以及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基建,為我省消防救援事業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助推。四是有良好的社會基礎做支撐。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安全已成民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需求之一,人民群眾不僅關心自身消防安全,也越來越關注公共消防安全,更加積極主動參與消防治理,維護消防安全環境,為推進消防工作打下良好的社會基礎。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重要論述和對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圍繞推進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優化和有效銜接“防”與“救”的責任鏈條,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能力,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營造安全穩定的環境,為建設現代化新湖南提供堅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對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隊伍的絕對領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轉化為推動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發展優勢。
         
          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千方百計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好人民群眾的“守夜人”。
         
          堅持精準治理。加強火災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隱患排查治理,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風險,健全城鄉消防工作網絡,普及消防知識,筑牢火災防范人民防線。
         
          堅持綜合救援。對標“全災種、大應急”要求,全面構建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健全應急響應機制,強化專業訓練演練,提高綜合應急救援能力和社會協同應對能力。
         
          堅持科技強消。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推進消防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先進裝備配備研發,提高消防工作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三)主要目標。
         
          總體目標:到2025年,全省消防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基本建成。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火災事故總量持續下降,火災形勢持續平穩,重特大火災事故有效遏制,防范火災事故的能力顯著增強,城鄉消防安全基礎條件明顯改善,全省消防救援隊伍應對處置巨災大難的能力顯著提升。到2035年,建立形成與我省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消防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有效運行,重特大火災事故防控水平大幅提升,火災形勢根本向好,覆蓋城鄉的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全面構建,各類災害事故處置和巨災應對能力達到更高水平,依法治理、科學救援、智慧應急水平達到新高度。
         
        分項目標:
         
          ——綜合應急救援能力明顯增強。多種形式消防救援力量構成和布局更加科學合理,聯動機制更加健全落實。隊伍指揮協調、精準救援、機動作戰、力量投送、綜合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應急救援人才培養機制完善,“全災種、大應急”的消防救援能力體系有效形成。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城市消防救援站正規化建設總體達標率100%,政府專職消防隊建設總體達標率100%,應急救援人才總體配備率100%。
         
          ——消防裝備科技信息化大幅提升。地方優勢科技資源有效利用,消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消防裝備配齊配強,“高精尖”先進裝備配比和國產化率大幅提高,力爭中部地區領先。消防信息化架構、業務應用體系完備高效,“智慧消防”建設成果全面展現。消防裝備建設、戰勤保障及物資儲備機構建設總體達標率100%,各消防信息化平臺總體建設率100%,各級信息化基礎設施總體建設率100%。
         
          ——消防安全風險防范化解能力顯著提升。消防安全風險評估和火災監測預警機制全面建成并有效運行,消防安全預警發布精準可靠,各行業、系統消防安全風險排查進一步加強,火災隱患整治精準高效,城鄉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全面覆蓋,基層消防網格健全、管理得力,社會消防安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各級火災監測預警平臺建設總體達標率100%,城鄉消防規劃編修和總體實施率100%。
         
          ——消防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各級黨委、政府切實按照“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要求落實消防工作。各相關部門與消防救援機構的消防安全責任進一步明確,實現無縫對接,形成整體合力。單位主體責任全面落實。社會專業力量深度參與消防治理。基層消防工作全面推進,群眾廣泛參與消防工作,筑成堅實的消防安全人民防線。各級消防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健全,行業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示范建設達標率100%。
         
          ——消防法治文明程度全面提高。消防執法改革全面完成,法規體系與社會消防治理相適應,消防監督管理新模式全面運行,消防監管執法精準規范。消防宣傳教育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公民消防安全教育普及率更高,重點群體、消防特有工種培訓考核機制全面落實,全社會遵守消防法律法規和維護消防安全的意識顯著增強,消防安全人文環境不斷優化。各級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總體建成率100%,重點人群消防安全總體培訓率100%。
         
        三、主要任務
         
          (一)健全消防安全法治體系。
         
          1.全面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消防安全責任制,進一步推動落實《湖南省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各級政府定期進行消防安全形勢分析評估、研究部署消防工作,將消防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組織實施,科學編制和嚴格落實城鄉消防規劃,將消防公共服務事項納入政府民生工程或為民辦實事工程。將消防工作納入政府督查重要內容,建立消防安全重大問題問責制度,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倒查追究。認真組織年度消防工作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各級消防安全委員會加強常態化運行,建立和落實工作匯報協調、火災警示約談、重大隱患掛牌督辦、消防安全重大問題問責、重大問題抄告反饋等制度。相關部門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職責,將消防安全內容納入本行業、本系統安全生產法規政策、規劃計劃和應急預案,確定本部門專(兼)職消防安全管理人員,落實消防工作經費。社會單位落實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四個能力”建設,全面實行火災風險隱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諾、風險申報制度。
         
          2.全面修訂完善地方法規標準。根據國家消防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和地方實際,及時清理、修改、完善與消防改革和消防救援隊伍建設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法規、規章。加快推進《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辦法》《湖南省農村消防安全管理若干規定》《湖南省公眾聚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辦法》《湖南省建筑消防設施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的制修訂。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加強先行性、創新性消防立法。結合消防安全管理、滅火救援、消防信息化等領域國家、行9業標準的實施,積極探索制定更高要求的地方消防技術標準。“十四五”末期,基本建成適應本省和行業領域管理的地方消防法規標準體系。
         
          3.全面深化消防執法改革。持續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全面推行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消防安全告知承諾制,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提高消防政務服務效率,加強消防事中事后監管。制定并落實全省統一的消防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嚴格落實消防執法持證上崗、執法人員崗位交流、消防執法公示、全過程記錄、法制審核等制度。建立健全消防執法責任制和執法質量終身負責制,明確執法崗位職責,落實執法主體責任。嚴格落實消防人員職業規范和涉消事項申報核查有關要求。健全火災事故調查處理機制,對造成人員死亡或重大社會影響的火災嚴格倒查問責,依法追究各方主體責任和屬地、部門監管責任,及時公開較大以上火災事故調查處理和整改落實情況,強化警示教育。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工作銜接辦法》,建立涉及火災刑事案件協作、移交、辦理的工作機制,依法追究消防安全違法單位和人員的刑事責任。建立消防救援司法保障和律師援助機制,充分保障消防救援人員依法履職。
         
          (二)提升火災風險防控能力。
         
          1.織密消防安全監管網絡。完善行業監管網絡,各相關部門結合行政管理活動,加強對涉及消防安全的審批事項的把關,加大對本行業、本系統單位落實消防安全責任情況的監督檢查。完善基層監管網絡,依托鄉鎮(街道)應急管理委員會、社區(村)應急服務站,鄉鎮消防隊,社區、農村志愿消防隊等組織建設,推動落實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組織開展經常性消防檢查巡查。消防救援機構切實按照消防安全綜合監管的職能要求,優化各級消防監督人員配置,向基層一線傾斜,吸收各行業領域專家成立專家庫、專家組,開展專家檢查,推行消防員參與執法、消防文員輔助執法工作,壯大消防監督力量。進一步完善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界定標準,加強其分級監管。指導公安派出所依法落實對轄區單位的消防安全監管。
         
          
         
          2.強化重點領域風險管控。持續推進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集中整治消防車通道、老舊小區、大型商業綜合體、電動自行車、彩鋼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住宿與生產經營儲存合用場所、城鄉結合部、物流倉儲、新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突出消防安全問題。緊盯重大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嚴格落實“一單四制”、政府掛牌督辦等制度,堅決遏制重大火災風險。消防、住房城鄉建設、文旅部門依法對農家樂(民宿)實施分類消防治理。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依法加強建設工程消防安全源頭監管。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打擊假冒偽劣電取暖器具、消防產品生產、銷售行為。電力、燃氣企業嚴格遵守國家消防技術標準,推廣采用先進的火災防范技術設施,加強電化學儲能設施、燃氣設施安全防范,引導用戶規范用電、用氣。學校、社會福利機構、醫院、公共娛樂、商場市場、賓館酒店、易燃易爆、文物建筑等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完善行業系統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指導行業單位開展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和示范創建。推動連鎖經營、集團公司等大型企業建立完善內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標準體系,積極采取更嚴格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推進懷化、邵陽、張家界、永州、益陽、湘西等地農村大屋場消防改造,切實降低農村火災風險。
         
          3.采取多樣化監管手段。嚴格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監管數據對接省“互聯網+監管”系統,各相關部門共享消防監管信息,綜合運用提醒、約談、告誡、曝光、督辦、聯合懲處等手段,強化對市場主體的聯合監管。對隱患突出、有嚴重違法違規記錄的單位,加大抽查力度,實施重點監管。完善消防安全領域信用監管機制,消防信用信息全面納入地方信用信息平臺,探索建立消防安全“黑名單”管理制度,各相關部門對消防嚴重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深入開展“互聯網+消防監管”,運用物聯網和信息技術,全時段、可視化監測消防安全狀況,實時化、智能化評估消防安全風險,實施線上監管、精準監管。全面融入地方政務系統和政務服務平臺,及時掌握相關部門審批信息,優化消防事項辦理,積極推行預約辦理、同城通辦、跨層聯辦、容缺后補、綠色通道、郵寄送達等服務措施。推行“防消一體化”監管,消防救援站利用“六熟悉”、預案編制和演練以及執行勤務工作,開展消防安全檢查,進行消防宣傳教育。
         
          4.加強火災風險監測預警。加強火災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統籌各地“智慧消防”和消防物聯網監控(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建設,建立全省火災風險監測預警網絡,統一火災風險監測預警數據標準,建設快速、精準、高效、共享的省、市、縣一體化火災監測預警平臺,推動與各地區、各部門和行業企業信息互聯互通。建立火災風險信息預警發布機制,確保對特定區域、特定人群的火災預警精準發布。構建周期性、常態化火災風險評估機制,全面應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綜合評估火災風險,強化事故監測和風險早期識別,對重點行業領域、重點區域,每年開展一次火災風險評估,評估結果及時發布,向社會公眾提供預警。2021年底前,地級以上城市全部建成消防物聯網監控系統,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全部接入系統;2022年底前,全省火災監測預警平臺基本建成。
         
          (三)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
         
          1.健全消防救援力量體系。結合城鄉地域發展實際和災害事故情況,在建強現有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基礎上,大力發展多種形式消防隊伍,構建科學合理的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加強市、縣政府專職消防隊建設,加大政府專職消防員的征召、培養,出臺符合湖南實際的專職消防隊伍建設管理規定,完善和落實專職消防員保障機制,至“十四五”末期,市、縣政府專職消防員數量達萬人左右,且全部持證上崗,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不能滿編的地級、縣級城市和縣城的城市消防救援站,全部建立單編政府專職消防隊。強化與鄉鎮以下基層各類應急隊伍的共建共享,推動基層消防救援力量建設,至2025年,不在城市消防救援站覆蓋范圍內的鄉鎮全部按照《鄉鎮消防隊》國家標準,建立鄉鎮專職消防隊或鄉鎮志愿消防隊,街道、社區全部建立微型消防站,農村全部建立志愿消防隊,且具備日常消防宣傳、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災撲救能力。此外,推動大型發電廠,民用機場,主要港口,大型危化企業,大型可燃物資儲存倉庫,城市地鐵,公路超長隧道(隧道群)管理單位等全部依法建立專職消防隊,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全面建強微型消防站,其他社會單位結合實際建立志愿消防隊或微型消防站,切實提升單位應對火災能力。至“十四五”末期,形成“城市—鄉鎮(街道)—社區(村)—單位”點面結合的消防救援力量體系。
         
          
         
          2.建強消防救援專業力量。按照應對大型、特殊災害事故和跨區域增援的要求,加強消防救援機動力量建設,依托省應急救援“一部三中心”建設,組建1支400人規模的省級應急(消防)救援機動支隊,駐勤長沙、衡陽、益陽、懷化。各市州結合實際情況建設一定數量的支隊級消防救援機動力量。實施消防救援專業力量鍛造工程,根據轄區災害事故特點,依托各地消防救援隊伍,建精建強水域事故(抗洪搶險)、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石油化工事故、軌道隧道事故、高空(山岳)事故、地震災害、森林火災等災害事故處置消防救援專業隊伍。圍繞搶險救災、醫療救護、森林消防的職能需求,建強現有株洲航空消防救援隊,結合省區域性航空應急保障基地和航空靠前保障基地建設,在湘西、湘南片區組建2支省級航空消防救援隊,實現單點輻射半徑200公里、全省2小時內抵達救援。到2025年,建成專常兼備、靈活機動,省市縣分級響應、水陸空全域覆蓋的消防救援專業力量體系。
         
          3.提高實戰實訓能力。堅持戰斗力標準,強化消防救援隊伍實戰化訓練,改革訓練內容,推動訓練由“單一災種”向“全災種”轉變。依托省消防救援總隊訓練與戰勤保障支隊(以下簡稱省總隊訓保支隊)以及長沙、衡陽、張家界、岳陽等市消防救援支隊和省特種設備檢測院,建立完善特殊災害救援訓練場地,承擔大型城市綜合體、地震、山岳、石化等事故處置及應急救援聯合實訓任務。建設區域性水域救援訓練場,提升環洞庭湖及湘資沅澧流域各支隊抗洪搶險救援能力。依托湖南(株洲)航空應急示范區,推動建設全省航空消防救援訓練基地,培訓航空專業救援力量。各市州結合轄區災害事故特點,建強本級消防救援訓練基地和培訓力量建設,提升訓練、比武、訓戰理論研究和重大救援技術攻關能力,加強電化學儲能等新能源基礎設施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編制完善各類災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強化預案實戰演練,加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與其他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和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的聯勤聯訓,提高滅火救援聯動處置效能。強化省滅火救援專家組建設,提升重大災害事故現場處置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調查研究能力。
         
          4.提升指揮調度效能。按照統一領導、分級指揮的原則,加快建設統一高效的現代化消防救援指揮體系。建立完善消防救援指揮調度標準、災情處置流程、輿情監控處理等配套機制,提升統籌協調、監測預警、應急處突、輔助決策能力。推進省、市兩級消防救援指揮中心升級改造和大隊級消防救援指揮中心建設,完成指揮中心軟硬件環境優化及智能指揮系統功能建設,打造智能指揮中心。2021年,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完成智能接處警和智能指揮系統暨消防一張圖建設。按照省“1+18+N”應急救援指揮體系建設要求,省消防救援總隊牽頭組建省級火災事故專項應急指揮部,在省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的指揮下,牽頭負責火災事故應急處置。健全消防救援聯調聯戰機制,將鄉鎮消防隊、單位專職消防隊、農村志愿消防隊、街道、社區及單位微型消防站、滅火救援專家組、社會應急救援隊伍等各類救援力量全面納入調度指揮體系,將應急、水利、氣象等部門納入指揮中心調度平臺,加強區域之間的聯動調度,提升應對大規模、復雜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置效能。
         
          (四)提升應急救援保障能力。
         
          1.優化裝備實戰配備。結合湖南省“五大自然災害、五大安全事故”特點,開展裝備建設評估論證工作,推動評估論證成果轉化和裝備實戰化配備。實施消防救援裝備提質工程,在確保基礎裝備建設達標的前提下,調整優化現有裝備結構,加強裝備全域機動、全程保障能力建設,配足基礎性裝備、配優針對性裝備、配備殺手锏裝備,強化新型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裝備更新換代和性能升級。加強消防救援專業隊伍裝備建設,配齊專業滅火救援裝備,重點加強水域事故救援、山岳事故救援、森林火災撲救、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救援、地震地質災害救援裝備建設,優先面向災害重點區域配備專業特種裝備。加快輕量化、高性能、智能化等先進適用裝備的科研攻關、示范應用和采購配備,提高各類火災撲救和特殊區域、復雜條件、極端環境下的應急救援攻堅能力。2023年前,完成省應急(消防)救援機動支隊直屬大隊和益陽、懷化、衡陽機動大隊消防車輛和器材裝備配備。按照湖南省自然災害分布區域劃分片區,統籌片區范圍內的市州裝備建設,完善區域支援策略。加大對高風險區域和欠發達地區裝備建設扶持力度。
         
          2.強化裝備維護管理。健全應急救援裝備管理機制,創新裝備市場準入、采購驗收、使用管理、維修保養、退役報廢等全壽命、全過程、全要素質量管理機制。依托物聯網技術和裝備管理系統,推進信息技術在裝備管理領域的深度應用,研發配備裝備管理系統移動查詢終端。完成消防員防護裝備升級和外觀標識統型,提高防護裝備的舒適性和適體率,實現基本防護裝備定人使用,各市州全面建成消防員防護裝備專業集中清洗中心。規范執勤器材庫室建設,完善除濕防霉設備,確保執勤裝備與訓練裝備分開儲存。常態化開展裝備使用效能測試工作,定期開展裝備檢測標定,加強防化、洗消、偵檢等訓練器材裝備配備。加強裝備維保和應急搶修能力建設,推動省消防救援總隊裝備維修中心建設。
         
          3.健全戰勤保障體系。著眼保障應急救援戰斗力,建立健全戰勤保障體系,實施消防戰勤保障升級工程,充分依托現有力量和資源,建立多種形式戰勤保障隊伍,規范戰勤保障人員、車輛和裝備編程,強化模塊化儲備、機動化運輸,做到實體化運轉、全要素保障、高效率遂行。積極融入國家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共享省、市、縣、鄉四級應急物資裝備儲備設施,落實《消防救援隊伍應急裝備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綱要》,加大裝備物資實物儲備,科學優化儲備結構,合理擴大儲備品種和規模。完善企業協議儲備、產能儲備等機制,統籌運用緊急生產供應、收儲輪換、調撥調用等方式,拓寬物資供應渠道。整合社會應急資源,建立由政府主導的聯勤聯儲、緊急調用、應急運輸保障機制,應急、消防、航空、鐵路、公路等部門加強聯動,建立大規模應急救援力量投送體系。依托大型超市、餐飲集團、物流企業、醫療機構、裝備廠商等優勢資源,搭建以自我保障為主、地方保障為輔的聯供聯保平臺,加快形成社會化聯勤保障體系。建設集傷病員康復療養、職業健康管理、現場救護、隊伍衛生防疫、心理障礙干預、衛生業務培訓、日常診療于一體的省級消防救援職業健康中心,提高遂行救援衛勤保障、防控職業危害風險、維護指戰員身心健康的能力水平。
         
          4.完善應急通信保障體系。進一步優化應急通信裝備配備結構和布局,構建滿足各類災害事故實戰需要的通信裝備標準體系,配齊關鍵通信裝備,重點加強抗洪搶險、地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地下空間及隧道、高層建筑及大型城市綜合體、危化品場所事故等復雜災情下的應急通信裝備建設,打造高效暢通穩定可靠的救援現場指揮應急通信系統,滿足斷網、斷路、斷電等極端條件下的應急救援現場融合通信需要。積極開展大型無人機、智能跟蹤拍攝機器人、高適應性衛星通信、寬窄帶智能中繼、無人偵察機集群作業等新裝備新技術應用。消防救援站全面按標準配置通信保障車,配齊通信保障人員。大力發展志愿消防速報員,“輕騎兵”前突通信小隊等機動靈活力量,延伸應急通信觸角。與工信部門及通信運營商合作建立災害現場應急通信聯保聯調機制。至2025年,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共增配21臺大型無人機、14臺輕量化衛星便攜站、234臺衛星電話、42臺小型越野衛星通信指揮車,并完成原通信指揮車升級改造。
         
          (五)提升創新發展支撐能力。
         
          1.大力發展消防科技。匯聚各方優勢資源,推動消防科技體系建設。發揮長沙高新區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株洲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等國家級科技產業園區的平臺作用,整合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高校相關學科優勢,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等企業先進制造能力和全省消防救援隊伍豐富的實戰經驗,構建“政產學研用”等部門(單位)共同參與、協同配合的研發、生產、配備、使用體系,推動消防裝備產品科技化水平。推動組建省應急(消防)救援裝備研究院,努力打造國內領先的消防科研創新基地,健全消防科技管理機制,為消防科技人員設立培養和獎勵基金,營造良性發展環境,加強消防救援隊伍與相關行業、系統的科技人才雙向交流、協同培養。實施消防科研創新工程,研發并應用一批在應急救援和消防管理方面亟需的消防科技裝備。
         
          2.加強消防信息化建設。加強基礎通信網絡建設。綜合應用省電子政務外網和互聯網,建設指揮信息網、衛星通信網、無線通信網,形成橫向覆蓋全省消防救援隊伍業務相關部門,縱向貫通省、市、縣消防救援機構的通信網,將指揮信息網進一步延伸,通過無線、公網、移動互聯網、VPN等方式將政府專職隊、單位專職消防隊等逐步接入各級指揮調度平臺。加強融合通信能力建設,推廣應用基于融合通信、聚合通信和5G等技術手段的“高精尖”通信裝備和具有通信傳輸、環境監測、人員定位等功能的單兵通信裝備。實施“智慧消防”建設工程,與“智慧城市”“智慧應急”深度融合,充分運用5G、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全面加強消防基礎信息采集和運用,構建消防大數據庫,整合監測預警、監督執法、接警調度、指揮通信等系統,打造集火災防控、應急救援、隊伍管理、公眾服務等主要業務于一體的智能化、信息化應用體系。
         
          3.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制定人才隊伍發展規劃,實施消防專業人才培育工程,建成與新時代消防救援事業相適應的新型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建立完善人才分類評價與激勵機制,暢通人才流動渠道。強化省、市兩級消防救援訓練基地建設,提高人才“造血”能力。鼓勵消防救援干部評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推動各專業人才科學平衡發展。壯大專業技術干部隊伍。大力培養選拔使用優秀年輕人才,開辟支持年輕人才成長的特殊渠道。建立完善人才精準招錄、定向培養和調劑使用相結合制度,在人員招錄、引進中突出專業需求。擴大骨干保留比例。探索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建立合作培養機制,實施分條線訂單式專項培養。推行消防員“橙才計劃”,與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昆明、南京訓練總隊建立完善消防員合作培訓新模式。建強省、市兩級消防救援人才庫、消防專家庫(智庫),為消防改革發展提供智囊和輔助決策支撐。落實注冊消防工程師和消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制度,培育壯大社會消防專業人員隊伍。
         
          (六)筑牢社會共治共享基礎。
         
          1.推動消防治理社會化。切實發揮村(居)委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職能,在消防專業人員指導下發動村(居)民開展火災風險隱患自查自改,組織開展消防宣傳、消防演練和群眾性自防自救等消防工作,切實筑牢社會火災防控人民防線。強化居民小區業主委員會的職責作用,積極監督物業管理和開展自我管理,維護小區消防安全環境。建立完善消防“吹哨人”制度,鼓勵群眾發現和舉報身邊的火災隱患,調動群眾參與消防工作的積極性。結合應急管理部“中國消防志愿者注冊管理平臺”,建立健全相關的配套注冊、培訓、保障制度,組建消防志愿者隊伍,廣泛參與社會消防工作。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積極引入社會專業力量開展消防檢查、專業評估、隱患整改、宣傳培訓。鼓勵、推動社會單位配備注冊消防工程師、高級以上職業技能消防設施操作員等專業人員從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單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培育引導消防行業協會健康發展,加強自律管理,提升消防企業服務社會的能力。積極引導公眾聚集場所投保火災公眾責任險,推動保險機構參與火災風險評估和事故預防。
         
          2.夯實消防基礎設施。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活動及各級政府城鄉規劃工作,加強消防專項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將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設施及消防裝備、消防訓練、應急裝備物資儲備庫、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內容納入“多規合一”。實施消防基礎設施強化工程,加快推進老舊城區、城中村、棚戶區消防車通道、市政消火栓等消防基礎設施維修改造,提高城市抵御火災能力。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同步規劃建設鄉鎮、農村消防力量、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器材配置點等設施。加快推進各地消防救援站改造升級,采取新建、改建、配建、租賃等方式及模塊化、移動式消防救援站點等形式,加密隊站布點,縮短響應時間,構建特勤站和普通站為核心、小型站全面覆蓋的建設體系,實現消防救援隊站布局、力量資源配置和滅火救援效能的最優化。“十四五”時期,全省新建各類消防救援站163個(含合建站)、消防訓練基地10個、市政消火栓24376個。
         
          3.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識。深入開展消防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119消防宣傳月”等活動,引導電商、快遞、通信運營等企業參與消防宣傳,擴大消防宣傳覆蓋面,進一步提升公民消防常識宣傳教育普及率。強化專門教育培訓,教育、司法、科技、人社等有關部門將消防知識納入國民教育、普法、科普、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務員培訓等體系,黨政領導,行業部門、村(居)委負責人,基層網格員和單位消防安全負責人、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員,微型消防站隊員等重點人群全面接受消防培訓。對學校、養老機構、殘障人服務機構、農村留守人員、進城務工人員等特殊群體開展針對性培訓。實施消防宣傳力量擴建工程,建強省、市級消防全媒體工作中心,各級消防救援機構全部組建專職宣傳隊,省、市、縣三級全面建成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市州建設消防主題文化公園或文化廣場街區,村(居)協助做好消防宣傳教育。依托省、市級應急廣播系統和縣級“村村響”平臺,打通火災預警信息發布“最后一公里”。積極培育本土消防文化,利用湖南影視文化產業優勢,支持鼓勵文創企業、文藝界人士積極參與創作富有湖南特色和時代感的消防文化作品,大力宣揚消防安全“正能量”,打造積極向上的全民消防安全文化。
         
          四、重點工程
         
          (一)消防救援專業力量鍛造工程。
         
          1.抗洪搶險(水域事故救援)。2021年,依托省消防救援總隊組建一支不少于400人的省級抗洪搶險(水域事故救援)專業隊,參加省內重特大抗洪搶險救援并承擔跨省增援任務;依托省總隊訓保支隊、各市州消防救援支隊各組建一支支隊級專業隊,參加轄區抗洪搶險救援并承擔跨區域增援任務,其中省總隊訓保支隊和長沙各不少于100人,株洲市、岳陽市、常德市、衡陽市、郴州市、永州市、懷化市、邵陽市各不少于50人,湘潭市、婁底市、湘西自治州、張家界市、益陽市各不少于30人;全省有水域事故救援任務的消防救援站各組建一支站級專業分隊,人數不少于本站實有執勤人數的70%,主要參加本轄區抗洪搶險任務。各級專業隊根據裝備配備標準和實際需要配齊配強專業救援裝備,并開展舟艇駕駛、潛水、急流救援等人員專業資質認證。建設3個(長沙、岳陽、常德)區域性水域救援訓練基地,完善配套訓練設施。
         
          2.森林火災撲救。2021年,依托省消防救援總隊組建一支不少于400人的省級森林火災撲救專業隊,參加省內森林火災撲救并承擔跨省增援任務;依托省總隊訓保支隊、各市州消防救援支隊各組建一支支隊級專業隊,參加轄區內森林火災撲救并承擔跨區域增援任務,其中長沙不少于200人,省總隊訓保支隊及株洲、衡陽、邵陽、岳陽、常德、郴州、永州、懷化不少于100人,湘潭、益陽、張家界、婁底、湘西不少于50人;全省有森林火災撲救任務的消防救援站組建1支站級專業分隊,人數不少于本站實有執勤人數的70%,主要參加本轄區森林火災撲救。各級專業隊根據裝備配備標準和實際需要配齊配強專業救援裝備,并加強與地方森林消防隊伍的聯動協同。
         
          3.石油化工事故處置。2021年,依托長沙、岳陽等市消防救援支隊各組建一支不少于30人的省級石油化工事故處置專業隊,承擔轄區石油化工事故處置和跨區域增援任務,根據裝備配備標準和實際需要配齊配強專業救援裝備,并建設配套訓練設施。定期采取“集中授課、駐廠見學、調研摸底”等形式強化專業處置技術培訓,定期組織石化事故處置演練,建成有效應對石油化工類災害事故救援的中堅力量。
         
          4.軌道事故救援。2022年前,依托長沙市消防救援支隊組建一支不少于30人的省級軌道事故消防救援專業隊,承擔長株潭城市群城市軌道交通(地鐵、輕軌)事故處置任務,根據裝備配備標準和實際需要配齊配強專業救援裝備,并建設配套訓練設施。
         
          5.高空(山岳)事故救援。2021年,依托長沙、張家界、衡陽等市消防救援支隊各組建一支不少于20人的省級高空(山岳)事故消防救援專業隊,承擔轄區高空(山岳)事故救援和跨區域增援任務,其他市州消防救援支隊根據實際需要組建一定人數的支隊級專業隊,主要承擔轄區高空(山岳)事故救援任務。各級專業隊根據裝備配備標準和實際需要配齊配強專業救援裝備,建設配套訓練設施,開展山岳救援專業技術和繩索救援技術培訓認證。
         
          6.地震災害救援。2021年,依托省總隊訓保支隊、長沙市消防救援支隊各組建一支不少于100人的地震災害消防救援重型專業隊(下設搜救犬分隊,訓導員不少于10人,搜救犬不少于10頭),依托株洲、岳陽、衡陽、郴州、常德等市消防救援支隊各組建一支不少于60人的輕型專業隊,承擔轄區地震、建筑倒塌、山體滑波、泥石流等災害搜尋救援和跨區域增援任務,各專業隊根據裝備配備標準和實際需要配齊配強專業救援裝備,建設配套訓練設施。加強與湖南省地質災害應急救援中心的聯勤合作,提升地質災害安全科學救援能力。
         
          7.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救援。2021年,依托省消防救援總隊組建一支不少于400人的省級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救援專業隊,參加省內重特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救援并承擔跨省增援任務;依托各市州消防救援支隊各組建一支支隊級專業隊,主要承擔轄區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跨區域增援任務,其中長沙不少于100人,株洲、岳陽、常德、衡陽、郴州、永州、懷化、邵陽不少于50人,湘潭、婁底、湘西、張家界、益陽不少于40人;全省有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救援任務的消防救援站組各建一支站級專業分隊,主要承擔承擔本轄區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救援及鄰近區域增援任務,人數不少于10人。各級專業隊根據裝備配備標準和實際需要配齊配強專業救援裝備。
         
          8.航空消防救援。2023年前,依托地方航空優勢企業,采取政企合作模式,在湘西(張家界)、湘南(郴州)各組建一支不少于30人(其中專業救援人員不少于10人)、救援飛機不少于2架的省級航空消防救援隊,與株洲航空消防救援隊在全省范圍內形成三支航空救援隊伍,實現覆蓋全省,兼顧周邊的航空救援力量格局。同時依托湖南(株洲)航空應急示范區,合作建設全省航空消防救援訓練基地,建立健全一整套空勤力量訓練、保障、管理和人才培養制度與硬件設施。
         
          (二)消防基礎設施強化工程。
         
          逐年持續加大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將“十三五”時期已規劃但未建成的消防救援基礎設施納入“十四五”規劃并推動盡快完成建設。結合各地城鄉發展和消防專項規劃,于“十四五”時期逐年新建一批消防救援站、消防水源,其中特勤消防救援站6個、一級消防救援站68個、二級消防救援站30個,小型消防救援站55個,水上消防站3個,戰勤保障站4個,市政消火栓24376個。同時完成1處省級訓練基地,9處市級訓練基地建設。
         
          (三)消防救援裝備提質工程。
         
          1.消防救援站車輛裝備。“十四五”時期,聚焦實戰打贏,統籌裝備發展,逐年更新換代老舊裝備,引入新型實用適用裝備,推動新一代主戰裝備研發列裝,加速裝備升級換代,提升裝備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構建“適應災種、品類齊全、功能完備、高效集成”的現代化裝備體系。新建的消防救援站,同步配備消防車輛、消防員防護裝備、搶險救援器材和消防通信裝備,品種和數量全部達到《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建標152-2017)和相關標準要求。
         
          2.特種災害事故攻堅裝備。結合我省水域洪澇災害多發的特點,2021年,各市州消防救援支隊至少配備1輛大流量防汛排澇車,抗洪搶險任務重的市(州)、縣(市)配備砂石裝載裝備,各特勤消防救援站配備不少于4艘舟艇和2輛舟艇運輸車,普通消防救援站(一級、二級)配備不少于2艘舟艇和1輛舟艇運輸車。2022年前,抗洪搶險任務重的縣市區消防救援大隊至少配備1輛防汛排澇車,其他縣市區消防救援大隊于2025年前配備1輛防汛排澇車。2024年前,各市州消防救援支隊配備1套工程機械救援設備,一級、二級消防救援站至少配備1輛應急運輸車。2025年前,各市州消防救援支隊配備不少于1套遠程供水系統或相關裝備。
         
          (四)消防戰勤保障升級工程。
         
          1.戰勤保障隊伍。依托現有力量和資源,采取招聘專職人員、混編運行等方式,2021年完成消防救援隊伍總隊、片區、支隊三級戰勤保障編組設置。2024年前,全面建成以3個(長沙、衡陽、懷化)省級消防救援戰勤保障基地為支撐、14個市州消防救援支隊戰勤保障大隊為骨干,各縣市區消防戰勤保障班組為基礎,社會聯勤聯保單位為補充,覆蓋全省的三級消防救援戰勤保障網絡體系。
         
          2.戰勤保障裝備。2021年,完成消防救援隊伍總隊、片區、支隊三級戰勤保障裝備物資配備,各市州消防救援支隊按照每類1輛的標準配齊宿營車、冷藏車、被服洗滌車等保障車輛;2022年,各市州消防救援支隊按照每類1輛的標準配齊淋浴車、移動衛生間等保障車輛,訓練與戰勤保障支隊配備1輛凈水車,并配備裝備模塊化運輸車,實現裝備模塊化儲存和快速運輸。省消防救援總隊物資儲備庫和各市州消防救援支隊戰勤保障大隊在滿足原有滅火救援、搶險救援、水域救援、地震救援、滅火藥劑、軍需物資等6大類,101種應急裝備物資儲備基礎上,結合省內災害事故種類和消防救援實際需要,進一步拓寬儲備物資種類和數量,隨缺隨補。2025年前,省消防救援總隊本級及長沙、衡陽、懷化市消防救援支隊建成自動化裝備物資儲備庫。
         
          (五)消防科研創新工程。
         
          采取消防救援隊伍、科研院所、企業、高校等合作的形式,針對性研究開發一批科技裝備。其中,針對科技指揮與通信技術融合短板,研發應用災害現場態勢感知軟、硬件設備,提升信息輔助決策能力;針對物流產業、節能環保、低碳技術等新興產業,重點研發應用風險感知、早期預警、精準防控平臺,提高監測預警、監管執法、輔助指揮、實戰救援和社會動員“五個能力”。針對特種災害處置、實戰訓練、安全防護技術短板,研發試用高效適體防護裝備、機械式外骨骼;針對城鄉和森林火災,研發試用高機動越野主戰消防車、水帶敷設消防車、大載重滅火無人機、物資轉運無人機、森林泡沫消防車和高效開辟隔離帶機械設備;針對山岳和地質災害救援,研發試用高機動山地救援消防車、伴隨運輸機器人;針對高層建筑火災,研發試用高層建筑滅火系留無人機;針對石油化工火災,研發試用無人化消防車,配備多功能滅火機器人、危險作業機器人、偵察機器人;針對新材料領域火災,研發試用無毒害、高效能的新型滅火藥劑。
         
          (六)“智慧消防”建設工程。
         
          1.“智慧消防”平臺。在“十三五”時期各地“智慧消防”和監測預警、監督執法、接警調度、指揮通信等各消防救援業務系統建設基礎上, 2022年前整合建成省、市、縣統一的資源集約、數據開放型“智慧消防”平臺,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營,將其余市州“智慧消防”系統集中接入,共享平臺功能、數據互聯互通,建立統一的火災防控數據庫、應急救援數據庫、綜合管理數據庫、公共服務數據庫,強化平臺的智能監管、火災監測預警、風險研判、接警調度、滅火救援指揮、隊伍管理分析、公共咨詢查詢等功能。2023年前在文物建筑、古城、傳統村落等特殊領域全面推廣應用無線消防報警系統,監測信息接入“智慧消防”平臺。
         
          2. 消防管理APP。配合“智慧消防”建設,同步開發手機“消防管理APP”,包括消防監管、大數據查詢、行業管理、網格化監管、城市消防遠程監控系統管理、業務咨詢、單位智能消防管理、九小單位消防管理、消防宣傳教育、消防警務公開、行業信息公開、舉報投訴、消防法規查詢等十三大模塊。全面覆蓋消防監督員、基層組織消防力量、社會單位管理人員、消防中介服務機構人員和社會群眾業務功能需求。2021年,“消防管理APP”完成研發,2022年前完成建設并試點應用,2023年前全面應用覆蓋消防監督、行業部門,并面向社會宣傳推廣。
         
          (七)消防專業人才培育工程。
         
          1.消防救援隊伍人才。按照逐年培育步驟,到2025年,培養形成全省消防救援領域人才千人隊伍,其中作戰訓練人才200名、防火監督人才200人、火災調查人才100人、法制人才100人、消防裝備人才100人、通信人才100人,消防科技人才100人、醫療衛生人才100人。培養消防船艇、消防航空、安檢防爆等崗位專業技術干部各不少于10人,全省取得中級以上職業技能資格證的消防員占比43%以上,取得高級以上職業技能資格證的消防員占比23%以上,高級消防員100%具有技師級以上職業技能資格證。發展消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督導員10人,專職考評員10人,兼職考評員30人。省級消防救援人才(專家)庫不少于30人,各市州消防救援人才(專家)庫不少于15人。
         
          2.社會消防專業人員。2021年起,在全省逐步開通高級消防設施操作員職業技能鑒定,依托消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湖南站),在湘西、湘南片區擇點開設消防設施操作員職業技能鑒定點,每年鑒定消防設施操作員8500人以上。加強注冊消防工程師制度宣講,消防救援機構與人社部門共同組織好注冊消防工程師考試,2021年起,每年考取注冊消防工程師人員在200人以上,到2025年,全省形成3000人左右規模的注冊消防工程師隊伍。
          
          (八)消防宣傳力量擴建工程。
         
          1.消防宣傳隊伍。2021年,所有縣市區消防救援機構各建立一支不少于5人的專職消防宣傳服務隊,各配備1輛能下鄉進村的消防宣傳車,縣級專職消防宣傳人員總數達到700人以上。廣泛組建消防志愿者隊伍,2021年全省注冊的消防志愿者達到2萬人以上規模,2023年達到5萬人以上,2025年達到10萬人以上。2021年,所有市州消防救援機構中央廚房全媒體工作站各配備1輛具備越野功能及擁有信息采集、后期編輯、網絡傳輸、衛星通信,UPS供電等模塊功能的應急采訪車。
         
          2.消防宣傳基地站點。2021年,省、市兩級和50%的縣市區建成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其中省級、市級、縣級消防科普基地規模分別不小于800、200、100平方米,2022年,100%的縣市區建成消防科普教育基地。2025年前,建成兩處國家級消防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所有市州至少建設一個消防主題文化公園或文化廣場街區。2021年前,50%的社區(村)利用社區(村民)服務中心等場所設施開展消防宣傳教育,2022年前,80%的社區(村)完成,2023年前全部社區(村)完成。2025年前,建成兩處國家級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全面評估本地區“十三五”消防事業發展規劃落實情況,認真研究解決消防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任務。要按照本規劃的總體部署,結合自身實際,將消防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政府工作目標責任,制定規劃的具體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跟蹤出臺配套政策措施,細化分解主要目標任務,明確責任主體、工作標準、完成時限,加強推進落實。
         
          (二)加大政策支持。
         
          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將消防重大任務、重點工程和重要項目納入有關專項規劃,實現規劃目標一致、任務統一、工程同步、政策配套;各級自然資源和規劃主管部門將消防安全原則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將消防設施納入國土空間專項規劃及詳細規劃,實施差別化用地政策,優先保障消防用地;全省各級政府對消防重大工程實行項目化管理,根據有關規定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鼓勵支持各類社會主體參與消防工作。
         
          (三)強化保障機制。
         
          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消防救援隊伍地方財政保障經費管理有關文件精神,建立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消防經費保障機制,按照“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注重節約”的原則,科學編制“十四五”消防項目建設規劃及年度實施計劃,并統籌安排相應經費予以保障。對于縣級財政困難地區消防救援事業建設,省級財政統籌相關資金予以必要支持。各級各相關部門嚴格落實國家有關消防救援職業保障機制,促進消防救援隊伍建設。
         
          (四)提升職業榮譽。
         
          各級各相關部門嚴格落實有關消防救援隊伍和消防救援人員榮譽制度和優撫優待政策,提升消防救援職業榮譽感。積極將消防救援隊伍納入地方時代楷模、勞動模范、“兩優一先”“五一勞動獎章”“青年文明號”、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評選表彰范疇。省消防救援總隊建立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先進典型庫,加大新典型挖掘培樹和老典型跟蹤培養力度,積極做好重大安保任務、重大滅火救援行動表彰獎勵工作,引導消防救援指戰員成長成才、創先爭優。
         
          (五)嚴格檢查評估。
         
          省消防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建立規劃實施情況監督、檢查和評估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標準,有效組織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評估結果作為改進消防救援工作的重要依據。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分析,做好規劃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的檢查督促,并適時進行通報。

        附件列表

        • 聯系電話:027-87324910
        • 辦公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積玉橋積玉路5號(省電子質檢院8樓)
        • 主辦單位:湖北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 技術支持:智慧城市網www.afzhan.com
        • 版權所有 ? 湖北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 All Copy Right 2003-2022
        微信公眾號
        • 湖北安防協會
        • 無人機分會
        鄂ICP備05002494號-5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2822號

        两个人一上一下剧烈运动| 香蕉app在线观看免费版|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 国内午夜免费鲁丝片|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91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黑色毛衣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21区| 香蕉97超级碰碰碰碰碰久| 国产性生活大片| 肉伦禁忌小说小可的奶水| 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品欧美日产在线|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男人靠女人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激情视频| 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欧美一级高清片免费一级|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性按摩xxxx| xxxxhd93| 国产精品泄火熟女| 黄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免费怕怕免费视频观看|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动漫裸男露ji无遮挡网站| 波多野结衣gvg708|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把水管开水放b里是什么感觉| 中国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公司 |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