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焦點新聞】早期的
生物識別由于精度較低且成本較高,局限于國防、保密機構等高度機密、預算限制較小的應用領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興起,為生物識別技術取得突破性發展提供了契機。近年來,隨著生物識別技術日趨成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包括保護移動設備安全、獲取駕駛執照或其他政府身份證,以及跟蹤健康狀況等。
輔助防疫,廣泛應用
非接觸式生物識別包括人臉識別戴口罩的人以及體溫檢測,無感打卡等功能,因其可復制性低、適用人群范圍廣、操作便捷的優勢,被視為未來生物識別技術的主流應用技術。這一技術具有非接觸性、高隱蔽性特點,在身份信息核驗上,比傳統的人工查驗、指紋識別更加高效,對疫情防控也有著很重要的輔助作用。
預防大于防治,非接觸式生物識別無疑可以從根源避免風險。因此,2020年以來,非接觸式生物識別加速發展,點餐、垃圾投放、各類公共交通進出口/
通道閘機、公共場所門禁等的非接觸式識別顯得尤為重要。
持續擴張,市場可期
如今,隨著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邊界交融,人們越來越頻繁地需要證明“你是你”(身份認證)和知道“你是誰”(生物識別)。而生物特征相對于密碼、卡片、攜帶物等,具有不會遺忘、隨身存在的特點,以生物特征為核心的生物識別技術,也逐漸成為
身份識別和認證的主流方式。
在疫情催化下,非接觸技術更是快速發展,市場規模持續擴張。根據調研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到2026年,全球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技術市場將接近238.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6.17%。
根據GIA的預測,2020-2027年間,全球面部識別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8.2%,全球語音生物識別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7%,全球虹膜識別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8.8%。綜合各項研究數據來看,至少未來近十年內,全球的生物識別產業仍將保持接近20%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速的發展,市場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賽道火熱,各有所長
疫情以來,考慮到疫情傳播風險問題,以及戴口罩產出的不能識別和識別精度的原因,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步態識別、掌靜脈識別和虹膜識別等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技術異軍突起,賽道火熱。
1.步態識別
人臉、指紋、虹膜等識別技術,都是近距離或接觸式識別,一般需要被識別人的主動配合。而步態是遠距離復雜場景下唯一可清晰成像的生物特征,即便某人在幾十米外戴著面具、背對著普通攝像頭,步態識別算法也有可能對其進行身份判斷,可適用于各種分辨率、光照、角度,因此其在安防、反恐、交通等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隨著步態識別技術的突破,準確率提升,將會在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步態識別技術已經具備大規模部署的能力,比如銀河水滴的遠見系統就能同時部署于一座城市的幾千路高清攝像頭,因此其單個攝像機的成本反而很低。此前銀河水滴完成B輪融資,其主要目的也正是用于繼續壓縮成本和擴寬渠道,總體來說步態識別的商用價值正在逐漸顯現。
2.掌靜脈識別
人臉面臨隨時就被采集信息的風險,手掌相對來說更安全,具備掌紋識別技術的智能終端也迎來迅速發展。在掌紋識別產品方面,熵基科技在多年前開始就已推出多款具備手掌識別技術的產品,例如具備人臉識別、手掌識別、二維碼識別的終端設備——SpeedFace-V5L[QR],以及多光譜手掌識別產品。據介紹,V5L[QR]的識別速度可以達到0.35秒,同時針對防疫場景增加了戴口罩身份驗證的功能。多光譜手掌識別產品可適應0到100,000Lux光照環境,主要應用在門禁考勤等智慧辦公領域。
在非接觸式生物識別賽道,墨奇科技選擇了“手”上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紋、掌紋、掌靜脈,提供了一種安全高效的身份認證手段。“手”上的生物特征采集需知情、溯源有難度、偽造門檻高,本身具有天然的隱私保護能力,再通過獨特的加密技術,信息更為安全,在隱私保護日益受到規范和重視的當下,刷“手”識別具備廣闊發展前景。
3.虹膜識別
提到虹膜識別,相信很多人如今已不陌生。作為基于眼睛中的虹膜進行身份識別的一項技術,其具有高度穩定性、便捷性、準確性和安全性。一直以來,虹膜識別都主要應用于軍事、安防等高保密場景之中。而隨著技術、成本和市場需求的不斷成熟,眼下虹膜識別也正迎來民用落地的新機遇。疫情的到來進一步加速了虹膜識別的落地。目前,包括三星、國美等手機廠商在內,都已推出搭載虹膜識別技術的智能手機,與此同時據相關數據預測,2025年企業級虹膜識別終端出貨量還將達到驚人的6千萬臺左右。
4.聲紋識別
聲紋識別就是把聲信號轉換成電信號,提取特征、搭建模型,根據匹配度進行識別判斷,包含說話人辨認和說話人確認兩大類。作為重要的辨認技術,廣泛應用于金融、交通、醫療、教育、旅游等公共服務領域認證服務。不過,聲紋識別更大的應用前景在于安防領域,比如刑偵破案、門禁、銀行交易等等。也有人認為它將成為智能家居未來發展的關鍵,抑或是語音交互的下一個風口。
聲紋識別賽道作為一個正在爆發的藍海市場。從其發展前景而言,聲紋識別的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可觀,涌現了不少玩家。如今,在聲紋識別需求日益增長的情況下,投身于聲紋識別的企業開始崛起,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比如國外的Nuance、VoiceVault、Voice Biometrics、PhoneFactor,或是國內的科大訊飛、中科信利、廈門天聰、上海電虹等。
結語:眼下,在隱私安全保護重視程度日益加強的趨勢下,多模態生物識別憑借更高的準確率和安全性,正在取代基于指紋、人臉等單一生物特征的身份識別方法。2022年,生物識別技術與基于云端的身份管理解決方案相結合,有望推動市場更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