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史微課》⑩ 領讀人:崔一兵

2021-07-08

點擊量:4186
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史微課》⑩ 領讀人:崔一兵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100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100年。為更好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中共湖北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支部推出《黨史微課》欄目,邀請協會領導班子、黨員及會員企業黨支部負責人領讀建黨以來各個時期的關鍵時刻和歷史性成就,為全體湖北安防人普及黨史知識,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安防力量,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領讀人
協會監事
武漢海辰友邦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崔一兵
領讀內容
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彭士祿
2021年3月30日,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原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科技顧問,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祿院士的親屬依照他生前遺囑,將他和夫人的骨灰撒在他多年戰斗過的地方葫蘆島海域。
上午八點半,云淡風輕,海風徐徐,汽笛長鳴,在《中國英雄核潛艇》的音樂聲中,輪船向預訂海域緩緩前行。上午九點,中核集團有關領導宣布彭士祿院士魂歸大海儀式開始,有關領導宣讀彭士祿院士生平,隨后在《獻花曲》的音樂聲中,彭士祿院士的家屬將裝有彭士祿院士夫妻骨灰的可降解環保型骨灰壇緩緩沉入大海。我和彭士祿院士的生前好友及中核集團、中船集團的代表飽含熱淚,將鮮花瓣撒向大海。
彭士祿是我國早期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的兒子,作為烈士的后代,他的童年歷經坎坷磨難:3歲時母親英勇就義,4歲時父親壯烈犧牲,8歲時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在吃百家飯、穿百家衣、姓百家姓的苦海中長大。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貧苦百姓們冒著殺頭的危險把他這棵烈士留下的根苗,從一家轉移到另一家,從一處轉移到另一處,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護衛著他,養育著他。收養他的一戶人家,為保護他寧把牢底坐穿,也絕不供出彭士祿是彭湃的兒子。
在汕頭石炮臺監獄,彭士祿被國民黨反動派列為“小政治犯”,國民黨當局為了邀功,還給他照了一張照片,并且登報宣揚,說“共匪彭湃之子被我第九師捕獲”。為將彭士祿這個革命后代營救出來并安全地送到中央蘇區,東江特委的兩位負責人倒在了敵人的槍下……每每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彭士祿院士總是飽含深情地說:“我對人民永遠心存感激,我的生命是革命同志和老百姓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無論我怎樣的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報他們給予我的恩情”。
從蘇聯學成歸國后,彭士祿院士擔任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為實現我國核潛艇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和核動力技術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彭士祿院士為我國核電站自主設計與建設和核電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曾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第一完成人)、全國科學大會獎、“為國防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榮譽狀、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2020年11月8日,彭士祿又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自1996年該獎項設立以來,僅有張光斗、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錢正英、鐘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學大家獲此殊榮。作為第一任總設計師,他常常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但他卻堅決不同意。他說:中國的核潛艇事業,不是一二人所能及的,是全體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有一個群體,名字叫核潛艇人,他們,無怨無悔、無私奉獻、默默無聞。中國核潛艇研制成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沒什么“之父”之說。我充其量就是核潛艇上的一枚螺絲釘……
彭士祿院士在8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他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了一生。他從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從未向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他始終以國家利益為先,勇挑重擔,身先士卒,淡泊名利,忘我工作,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的核動力事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下遺言:喪事從簡,將他和夫人的骨灰撒在他多年戰斗過的地方葫蘆島海域。
彭士祿院士子女說:“父親一生與海有緣,出生在海濱城市海豐,工作在核潛和核電的海邊基地,只有無垠的大海,才能容下老爺子寬廣的胸懷。魂歸大海,永勵后代!”
今天,我們回顧彭士祿院士苦難、奮斗和光輝的一生,等同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他對黨的熱愛與忠誠、對國家和人民的感恩與奉獻、對事業的追求與執著、對工作的嚴謹與求實,深深打動了我們!我們越是被他這種偉大的精神所震撼,就說明我們這個時代同樣需要這樣的一種精神;我們越是被他這種偉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就說明我們從心底深深渴望過一種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我們需要這樣的一種精神成為我們的旗幟、成為我們的鏡子、成為我們的標桿,不斷引領我們,激勵我們,鼓舞我們,從而使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從中吸取營養,產生思想的升華和行為的震撼,今天也是一堂觸及靈魂的黨課。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和戰友們留下了守護中國的大國重器和激勵我們砥礪前行的奉獻精神!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