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史微課》⑦ 領讀人:鄭華雄

2021-07-08

點擊量:3937
慶祝建黨100周年︱《黨史微課》⑦ 領讀人:鄭華雄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100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100年。為更好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中共湖北省安全技術防范行業協會支部推出《黨史微課》欄目,邀請協會領導班子、黨員及會員企業黨支部負責人領讀建黨以來各個時期的關鍵時刻和歷史性成就,為全體湖北安防人普及黨史知識,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安防力量,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領讀人
協會副會長
武漢華微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鄭華雄
領讀內容
大別山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偉大斗爭孕育了偉大精神,大別山在中國革命中的巨大貢獻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大別山精神。大別山的革命斗爭雖已成為歷史,但“大別山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是新時代引領大別山老區振興崛起的精神動力。
大別山在中國革命四次大轉折中的重大貢獻
從馬列潮涌到建黨的大轉折時期,大別山走出了三位中共“一大”代表,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建黨基地。在黨組織創建時期,大別山地區是全國黨團組織最活躍的地區,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建黨基地。1921年7月,董必武和陳潭秋作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包惠僧受陳獨秀委派作為廣州區代表抵達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城市中心向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大轉折時期,大別山地區爆發三大起義創建了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大革命失敗后,鄂豫皖三省黨組織先后領導人民群眾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武裝起義:黃麻起義、商南起義、六霍起義,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黃麻起義是繼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后,在中國中部地區爆發的首次大規模的農民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組織農民暴動的一次成功的典范;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僅次于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也是全國唯一歷經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時期全部斗爭歷史的革命根據地。
從各中央蘇區向陜甘蘇區戰略轉移的大轉折時期,大別山走出的三大紅軍主力部隊,為長征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根據地紅軍是這場偉大戰略轉移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推動者,為長征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紅四方面軍和紅25軍直接參加了長征,紅28軍堅持大別山的武裝斗爭,有力支持了主力紅軍的長征。
從戰略防御走向戰略反攻的人民解放戰爭大轉折時期,大別山以中原突圍、千里躍進、渡江戰役等三大事件,拉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全面勝利的三大序幕。1946年6月,中原軍區部隊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邊界大別山地區實現中原突圍,成功戰略轉移,開啟了解放戰爭的序幕。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了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毛澤東高度評價為“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1949年5月,第四野戰軍在大別山團風至武穴的長江沿線,打響聞名于世的渡江戰役,拉開了解放戰爭全面勝利的序幕。
大別山精神的內涵
“堅守初心”是大別山精神的核心要義。大別山軍民在革命斗爭中,雖然屢次遇到艱難險阻,但依然堅定革命必勝、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憑著對理想信念的堅守,他們以無私無畏的氣概情懷,把自己的青春、才智、家當,連同親人,乃至生命,毫不猶豫奉獻出來。憑著對理想信念的堅守,他們在任何地方都能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斗志和頑強的毅力,堅持革命,矢志不渝。新四軍第十五旅旅長張體學的夫人戴醒群被捕時懷有8個月身孕,在刑場上甘受凌遲酷刑,直到敵人將其腹中胎兒剖出至死,也不答應與張體學脫離夫妻關系,不背叛革命、背離初心。20多年的革命斗爭中,大別山地區犧牲了100萬英雄兒女,其中湖北省紅安一個縣就犧牲14萬人,差不多三個紅安人中就有一個人犧牲。這組鮮血凝成的數字,就是對“初心”的最好詮釋。
“勇擔使命”是大別山精神的鮮明特征。大別山軍民在革命斗爭中,不計個人及小團體的利益得失,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寬廣的視野胸襟,要革命、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圖貢獻、不圖名、不圖利,展現了強烈的使命擔當。黃麻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戴克敏,出生于一戶遠近聞名的書香世家,全家14人均參加革命,其中11人為革命英勇獻身。湖北省黃安縣(紅安縣舊稱)工農群眾中,青年人幾乎都參加過革命隊伍打過仗,中老年人和婦女、兒童都做過革命工作。千里躍進大別山、深入國統區作戰的劉鄧大軍,中原突圍偽裝主力、擔負迷惑和牽制國民黨軍任務的皮定均旅,更是深刻詮釋了什么是顧全大局,勇于擔當的崇高品質。勇擔使命,成為大別山地區軍民廣泛認同的情懷,構成大別山精神最重要的品格,成為大別山精神最鮮明的標志。
“緊跟黨走”是大別山精神的永恒主題。大別山軍民在革命斗爭中,堅定不移地緊跟黨走,始終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表現出對黨、對人民赤膽忠心的拳拳之心。在長期艱苦斗爭中,大別山軍民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危急關頭,紅四方面軍廣大將士與其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堅持了中國共產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西路軍失敗后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延安的李先念,燒光自家佃戶租地契約義無反顧走上革命道路的紅二十五軍“軍魂”吳煥先,是大別山地區共產黨人對黨、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典范。在大別山,有很多整村整莊、整個家族都參加革命、血灑疆場的紅色典型,有很多家庭一家幾代都參加了革命,漫長的斗爭歷程、無數的革命故事,見證了大別山人民緊跟黨走的堅強意志。
“不勝不休”是大別山精神的可貴品質。大別山軍民在革命斗爭中,始終高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表現出為革命奮斗到底的堅定決心。面對殘酷形勢,大別山地區以火種不滅、紅旗不倒、前仆后繼的革命風貌,創造了黨史軍史上極其罕見的斗爭時間久、活動范圍廣、斗爭最堅決的范例。正是憑著這種不勝不休的執著精神,即使在革命低谷期,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之中,在數倍于己的強敵反復“會剿”“圍剿”“清剿”“掃蕩”的嚴峻形勢之下,大別山軍民也能不灰心、不氣餒,化失敗為成功,積小勝為大勝,頑強堅持和發展革命。三年游擊戰爭期間,紅28軍在被敵人分割包圍的情況下,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拼搏奮戰、輾轉迂回,堅持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留住了革命火種。正是這種精神,使大別山軍民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締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奇跡。
附件列表